您现在的位置: 佛门网 >> 佛经 >> 宣扬经论 >> 正文

论三法印(四法印)及对其和空有的理解与融会贯通

因为你们的支持,让我们的弘法事业走的更远

净泉,2008

论三法印(四法印)及对其和空有的理解与融会贯通

         三法印有时说四法印)出自阿含经典,四法印就是三法印加上「一切行苦」(或「一切皆苦」)。三法印出自《杂阿含经》,四法印(四法本)出自《增壹阿含经》。

《杂阿含经》卷十(二六二经):如是我闻一时。有众多上座比丘住波罗奈国仙人住处鹿野苑中。佛般泥洹未久时。长老阐陀晨朝着衣持钵。入波罗奈城乞食。食已。还摄衣钵。洗足已。持户钩。从林至林。从房至房。从经行处至经行处。处处请诸比丘言。当教授我。为我说法。令我知法.见法。我当如法知.如法观时。诸比丘语阐陀言。
色无常。受.想.行.识无常。一切行无常。(五蕴无常)
一切法无我。
涅盘寂灭

《增壹阿含经 (卷18) 四意断品第二十六之一(八)》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非独在比丘.比丘尼.清信士.清信女中为尊。乃至世间人民中独尊。今有四法本末。我躬自知之。而作证于四部之众.天上.人中。云何为四。
者一切诸行皆悉无常。我今知之。于四部之众.天上.人中而作证。
二者一切诸行苦
三者一切诸行无我
四者涅盘休息我今知之。于四部之众。于天上.人中而作证。
是谓。比丘。四法之本。是故于天上.人中而独得尊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CBETA电子版 (T02, no. 125, p. 639, a1~11)

《增壹阿含经 (卷18) 四意断品第二十六之一(九)》汝等各还所在。思惟道化。善修梵行。尽于苦际。如来出世。甚难可遇。时时乃出。犹优昙钵华时时乃出。如来亦复如是。亿劫乃出。人身亦复难克。有信成就亦复难得。欲求出家学如来法亦复难得。一切诸行欲使不灭尽。此亦难得。灭于爱欲永尽无余。灭尽涅盘。
今有四法本末。如来之所说。云何为四。
一切诸行无常。是谓初法本末。如来之所说。
一切诸行苦。是谓第二法本末。如来之所说。
一切诸行无我。是谓第三法本末。如来之所说。
涅盘为永寂。是谓第四法本末。如来之所说。
是谓。诸贤。四法本末。如来之所说
CBETA电子版 (T02, no. 125, p. 640, b7~19)

如来宣说四法印,是在当时特殊的历史环境下,当时婆罗门教盛行,大众都接受梵我主宰的思想,把“梵”作为宇宙的本体,或宇宙生起的最高原理。是个人的主宰和本体,认为人的命运、种姓都是梵天创造。从口生出婆罗门。从肩部生出刹帝利,从腹部生出吠舍,从足部生出首陀罗。人们只能服从神的权力,遵循主神赐给人们的生活,遵循既有之不平等的种姓制度,受限于神权宗教的思想底下。
佛教却否认婆罗门教原有的万能之说,主张四姓平等。佛教并不否认神的存在,但神非主宰者、非创世者、非唯一者。此外,婆罗门教以为,是生命轮回中的主角,人的身体因而生,人的活动也由而起,所以是恒常存在的,现世人生的苦,由前世行为招感而来,今生行为的善恶,同样也会连带前世的业缘,影响到下一世的人生。由此可知,婆罗门教的轮回观和业力说是恒贯三世,建立在实有我思想上。佛教否认恒常有我的理论,认为业力并非依附在固定的上,而是一种生命继起的动力(注:‘无我无作无受者  善恶业报亦不失’也就是说,轮回中的,是众缘和合而生,由外在具有形体的身躯,与受想行识等内在精神的作用组合而成,而且每一因缘又是其他众缘的和合所得,所以在缘起性空中不断地刹那转变、聚灭,无法令人随心所欲,故无永恒不变的实我存在。
佛祖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通过修证悟道,了解了宇宙人生的真相,与婆罗门教所说截然不同。三法印(四法印)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对不解佛法义者所宣说(注:‘若人不解佛法义。不知假名者说无我。),作为衡量佛教法义正确与否的根本。

       后期随着大乘佛教的兴起,特别是大乘空宗(以《金刚经》、《大般若经》等为经典的中观学派)的兴起,佛教得到进一步发展,三法印(四法印)给大乘空宗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但是在空宗理论发展的过程中一些智慧不利之人出现了一些错误的理解堕于断灭见,认为万法皆空,因果业报皆空,可以随心所欲。对此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中所说:

        一切作法无常。一切法无我。寂灭是安隐。涅槃法印名为诸法实相。若人善根未熟智慧不利。佛不为说是深无我法。若为说众生即堕断灭见中。

………复次有二种断见。一者无后世受罪福苦乐者。…….

无过去未来现在道故。如是亦无五逆等诸罪。所以者何。是五逆罪业。已过去及死时入地狱。是五逆罪未来无业故无报。现在身不为逆罪。若无过去则无逆罪。若无逆罪何有余罪。福亦如是。若无罪福是为邪见。与禽兽无异。

——净泉注:万法皆空,因果不空。《佛说无垢称经》:佛法不有亦不无    一切皆待因缘立   无我无作无受者    善恶业报亦不失。《大智度论》:毕竟空不遮生死业因缘。是故说往生

         所以,对于这些耽空导致的邪见需要进行纠正。大乘佛学在发展过程中又演化出大乘有宗(以《解深密经》等为经典的瑜伽学派),大乘有宗认为一切皆空的说法,会导致背弃和否定成佛的主体与境界的知与行的危机,所以,他们提出万物唯识所变即识有境无说,因此,万物(境)是(空),而识是有即认为一切现象均依阿赖耶识(亦称第八识,藏识等)缘起,阿赖耶识能发生一切法。众生皆有成佛的种子(如来藏、佛性)。而如来藏是常住恒不变易的。

《大方等如来藏经》:有如来藏常无染污。德相备足如我无异。……一切众生如来之藏常住不变。但彼众生烦恼覆故。
《大乘密严经》:『金刚藏﹗如来常住恒不变易,是修念佛观行之境,名如来藏。犹如虚空,不可坏灭,名涅盘界,亦名法界。』」
《大般涅槃经》卷第一,佛云:何者是我。若法是实是真是常是主是依性不变易者。是名为我。卷二十,佛云:“杀无常者得常涅槃,杀苦得乐,杀空得实,杀无我得真我。” 卷第七:佛法有我即是佛性。世间之人说佛法无我。是名我中生无我想。……..
佛言:善男子。我者即是如来藏义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即是我义。如是我义,从本已来常为无量烦恼所覆。是故众生不能得见。

………
由此可知,在佛教看来,诸法无我,而众生有我(佛性)!诸行无常,而诸佛涅槃是常(常乐我净而无坏灭)。涅槃寂静即是“常、乐、我、净”的涅槃实相。

那么佛一会说无我,一会说有我,矛盾吗?三法印成立吗?不矛盾,三法印依然成立。因为,无我有我说是方便说: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以种种智慧善巧方便或说如来藏。或说无我。以是因缘故说如来藏。不同外道所说之我。是名说如来藏。开引计我诸外道故说如来藏。」
《大乘入楞伽经》:我说如来藏者。为诸外道执着于我。摄取彼故说如来藏。令彼外道离于神我妄想见心执着之处。入三解脱门。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解深密经》:阿陀那识甚深细  我于凡愚不开演
一切种子如瀑流  恐彼分别执为我


       而“我”(佛性、如来藏)的实质就是空性,也就是无我:

     《大般涅槃经》卷27:佛性者即第一义空。第一义空名为中道。中道者即名为佛。佛者名为涅槃。


   《入楞伽經》卷3〈3 集一切佛法品〉:「空、實際、涅槃、不生不滅、無相無願等文辭章句。說名如來藏。」


        对有我无我,龙树菩萨有比较精辟的论述:
        如无名指亦长亦短观中指则短观小指则长。长短皆实。有说无说亦如是。说有或时是世俗或时是第一义。说无或时是世俗或时是第一义。佛说是有我无我皆是实。问曰。若是二事皆实。佛何以故多赞叹空而毁訾有。答曰。空无所有。是十方诸佛一切贤圣法藏。如般若波罗蜜嘱累品中说。般若波罗蜜。是三世十方诸佛法藏。般若波罗蜜。即是无所有空。佛或时说有法。为教化众生故。久后皆当入无所有法藏中。问曰。若尔者云何般若波罗蜜言若观五众空无所有非是道。答曰。是般若波罗蜜中说有无皆无。如长爪梵志经中说。三种邪见。一者一切有二者一切无三者半有半无。佛告长爪梵志。是一切有见。为欲染为嗔恚愚痴所缚。一切无见。为不染不嗔不痴故所不缚。半有半无。有者同上有缚。无者同上无缚。于三种见中。圣弟子作是念。若我受一切有见。则与二人共诤。所谓一切无者。半有半无者。若我受一切无见。亦与二人共诤。所谓一切有者。半有半无者诤。若我受半有半无者。亦与二人共诤。所谓一切无者。一切有者。斗诤故相谤。相谤故致恼见。是诤谤恼故。舍是无见余见亦不受。不受故即入道。若不着一切诸法空心不起诤。但除结使是名为实智。若取诸法空相。起诤不灭诸结使。依止是智慧。是为非实智。如佛所说为度众生故有所说。无不是实。但众生于中有着不着故有实不实。如是种种因缘佛身口意业无有过失。是故说佛身口意先知然后随智慧行。
——净泉注:佛依种种因缘为众生说有法:“(为)利根深智众生,说诸法本末空……若人不解佛法义,不知假名者说无我;复次佛为众生欲堕断灭见者,说言有我受后世罪福;若人欲堕常见者,为说言无我无作无受者。离是五众假名。更无一法自在者。”,佛并不是自相矛盾,佛的三业无有过失。
         龙树菩萨最后是导归“一实相印”(一法印),即诸法实相的涅槃法印。
        在我看来也就是空、涅槃、实际、第一义谛、不二法门、法身实相。是没有一切对待的,不可思虑的真如法界,是不可以思维辨别的,所以说“离四句、绝百非”,绝圣弃智(俗智),无得、无得者,不可说、不可受,唯有佛的正智才能如实了知。
        至此,有我无我、三法印、一实相印、空、有、涅槃、实际、第一义谛、不二法门、法身实相……于此融会贯通。

相关栏目:宣扬经论

【学佛有问必答】

如果您在学佛过程中遇到种种疑惑或者困惑,推荐您加佛有的微信号"foyou188",提供一对一的免费人工咨询服务,专家坐诊、有问必答!南无阿弥陀佛。数千个学佛答疑文章已整理,点击这里打开


十方众生,佛要救你!亿亿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