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应化篇(下) |
因为你们的支持,让我们的弘法事业走的更远 |
弥勒化身的布袋和尚 明州奉化县布袋和尚,没有人知道他姓甚名谁;不过当时的人都称他为长汀子布袋师,而他自己说名叫“契此”。契此者,大约契此方众生之机而言。其实谁也不叫他“契此”之名,皆以布袋和尚之名称之。 他的一副尊容并不大好看,所幸他笑口常开,倒也没有人讨厌他。最大的特征是肚皮很大,他的行为也是佯狂作态,疯疯颠颠的出语无定。住宿的地方是随处而安,就地便卧,看样子他决不会“犯卧高广大床”的佛戒的。 禅杖和布袋 他的随身法宝是一个禅杖和一个布袋。他的布袋可以称为百宝乾坤袋;凡是供身之具,全部财产家当,都贮在袋中。这里边究竞装了些什么,恐怕他自己也不清楚。到了街市聚落村庄里,见到人家吃东西,就伸手求乞,醯盐鱼菹之类的食物,不较荤素,他接到手中,先咬一口,再分一半放进宝袋之内。假使袋中之物多了,就招引小朋友们,找一块空地坐下来,把袋子倒下,让小孩子抢吃,他在旁看了呵呵的傻笑。因此一班小孩子都欢喜他,和他在一起玩。 示人吉凶与气候 有一次大雪天,他卧在雪里一夜,不但没有冻死,并且雪不沾身,因此人们对他都感到奇异起来。他向人家化缘,把化来的货品再售出去,将得到的钱去救济贫苦的人。总之,他自己不存分文的。 他示人吉凶很有灵验,天如果要下雨,他就穿上湿草鞋,在路上骤行,表示大雨快来似的。如果是遇到亢阳不雨,他就拖曳高齿的木屐,跑到桥上,竖膝而卧。日子久了,当地的农民都以他的行动为气象台,看他的举动就知道天气有什么变化。 布袋和尚的禅 有一次,有位禅师在他前面走,他就在他背上摸了一下。那位禅师回头看他时,他伸手说:“乞我一文钱。”禅师说:“道得出,给你一文钱。”他就放下布袋,叉手而立。 又一次白鹿和尚来问他:“如何是布袋?”他就放下布袋。白鹿和尚又问:“如何是布袋下事?”他就背起布袋而去。 还有一次保福和尚问他:“如何是佛法大意?”他放下布袋叉手。保福又问:“为何如此,更有向上事否?”他背起布袋而去。 又有一次他在街衢中站立不走。有一禅师来问他道:“和尚在这里作什么?”他说:“等一个人。”那个禅师又说:“来也来也!”他说:“汝不是这个人。”禅师又问:“如何是这个人?”他说:“乞我一文钱!”这都是他的禅境三昧。 布袋和尚随缘说法 和尚有一次北上途中,遇见宰牛的屠儿,为其说法道:“一切畜生是造业人的果报,你如今造业杀生,贫道无财,为其赎救活命,仁者当以因果可畏呀!”又为说偈道: “杀牛之从号罗刹,杀他自杀谁惊怕! 刀山斧斫暨鍪前,何劫何时得解脱?” 和尚有一次接受农夫的供养以后,为其说法开示道: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有一次布袋和尚,深夜独坐桥上,忽然有一宵小强人,探头窥看;而且对他有所图谋的举动,和尚朝他咧嘴一笑道:“我是穷和尚,没有银钱的呀!你也不要妄起贪心,要知道贪财夺利的人,无端造罪,要遭轮回之报。”并慨叹的说偈劝道: “由贪沦堕世波中,舍却贪嗔礼大雄; 直截凡情无所得,圆明寂照汝心中。” 一日和尚在街市闹区中看见那些攘往熙来的人群,无非是为名为利而忙,慨然的说偈道: “趣利求名空自忙,利名二字陷入坑; 疾须返照娘生面,一片灵心是觉皇。” 有一位福建籍的陈居士请问布袋和尚道: “和尚何姓何年所生?今年生腊几何?” 和尚答道: “你莫道我姓李,二月八日生,我这布袋与虚空齐年。” 居士又说: “和尚此去若有人问就进么对,不可堕他人是非!” 和尚以偈语答道: “是非憎爱世遍多,仔细思量奈我何? 宽却肚皮常忍辱,放开笑口暗消磨。 若逢知己须依分,从遇冤家也共和; 若能了此心头事,自然证得六波罗。” 陈居士问:“和尚有法号否?” 和尚以偈答道: “我有一布袋,虚空无罣碍, 打开遍十方,入时观自在。” 再问:“和尚的行李呢?” 和尚说偈答道: “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 青目睹人少,问路白云头。” 陈居士道:“弟子愚鲁,请求和尚开示,如何才能得见佛性?” 和尚答道: “这个心心心是佛,十方世界最灵物; 纵横妙用可怜生,一切不如心真实。” 居士再问:“和尚此去,须止宿寺院中,可依俗舍而住?” 和尚答道: “我有三宝堂,里空无边相; 不高亦不低,无遮亦无障。 学者体不如,求者难得样; 智者解安排,千古无一匠; 四门四果生,十方尽供养。” 居士闻听开示后,合掌礼谢道: “惟愿和尚留此斋宿,聊表弟子一点敬意。” 当夜和尚书偈于其门曰: “吾有一躯佛,世人皆不识; 不塑亦不装,不雕亦不刻。 无一块泥土,无一点彩色; 工画画不成,贼偷偷不得。 体相本自然,清净常皎洁; 虽然是一躯,分身千百亿。” 摩诃居士 布袋和尚在浙江四明山时与蒋宗霸居士两人相处甚欢;出处饮食,时相往来。和尚教他念摩诃般若波罗蜜,以此为每天日课。勤念不休,当时的人都称他为摩诃居士。 有一天他陪和尚在长汀溪中洗澡,和尚要摩诃居士为他揩背,忽见和尚背有四目,炯然放光。摩诃居士大为惊异,于是作礼道:“和尚佛也!”和尚当时严诫不得向人言。并对蒋摩诃说: “我与你相聚同游了三四年,可以说有大因缘,我不久将去,你不要为此而忧。”不多日又亲至摩诃家中对摩诃说: “你要不要富贵?” 摩诃居士道: “富贵何能长远?但愿子孙长远就好了。”和尚拿出布袋一只,袋内装了无数小袋子,并一箱一绳,授与摩诃道:“我以此物为汝纪念,乃汝后代事也。” 摩诃居士收下来也不知是什么意思。 过了两天和尚又来对蒋居士说: “汝解吾意否?” 摩诃答道: “弟子不解。” 和尚说: “我欲令汝子孙如所遗物也,这意思就是说:你的子孙长远下去,一代一代的如我送你无数小布袋一样。” 布袋和尚灭后10年,浙江的大师派一官差,因事使蜀,回到栈道的地方,会见了布袋和尚,和尚对其差官说: “四明蒋摩诃者,你回去见到时,告诉他要多多保爱自己,以待相见。”那时蒋摩诃已经在高山峻岭上自筑茅庵而居,畜一黄犬自卫。每逢食米尽时,就系百钱于黄犬颈上,出来东吴籴米,往来20里,从不有误。 蜀使回来将布袋和尚之话告诉了蒋摩诃,摩诃说:“我已知之。”随时设斋邀请亲友,斋后沐浴趺坐而逝。 亭长无知 三夺布袋 和尚在贞明二年丙子三月三日对大众笑着说:“明年的今天,我取弥勒果供养大众。”果然于第二年丁丑三月三日,在岳林寺的廊下,跏趺磐石上而逝。大众这才知道他去年所说之言。 当和尚在世的时候,四明的亭长,不信佛法,又以和尚颠疯作态而不事事,他看见就加以垢辱,并且把他唯一的布袋夺下来放火烧掉!可是明天看到他仍然存着布袋,来去如旧。如此三次夺烧布袋,可是三次仍然复旧。因此亭长甚为惊异,不敢再烧了。 到了和尚圆寂,亭长自备棺本,厚殓以赎过去垢辱之罪。虽然如此,众多舁者而不能举。另有一姓童的居士,他平素很敬重布袋和尚,以棺易之,举者人少而轻之若羽,观者称奇,为其建塔于封山之原。 最后示偈 弥勒化身 福建莆田县令王仁煦居士,在江南天兴寺遇见布袋和尚,后来在福州官舍又看到和尚,见面时和尚从怀中取出一封圆书,交给王县令道: “我如七天不来,你就把它拆开来看。”仁熙依言,过了7天,未见其来,就如约开拆看时,只有四句偈语。 “弥勒真弥勒,化身千亿百; 时时示世人,世人俱不识。” 至此大家才知道疯颠作态的布袋和尚,就是弥勒菩萨化身。 和尚在岳林寺坐化,四众竞相供奉。有人说:“他的全身舍利,还在岳林寺大殿东堂供着。” 弥勒又名慈氏,他修的慈心三昧以慈悲为怀,忍让为先,所以弥勒化身的布袋和尚,终年笑口常开。你骂他不回言,打他不还手,实行他慈心三昧的忍辱偈。 弥勒菩萨的忍辱 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 涕唾在面上,随他自干了;我也省力气,他也少烦恼。 这样波罗蜜,便是妙中宝;若知这消息,何愁道不了。 因为他大肚包容,所以人见到他都皆大欢喜。直到今天,你有满腹心思,一肚皮烦恼,只要走进佛寺大门,看到笑佛弥勒的样子,就使你减少了很多烦恼。再看看菩萨两旁的几副对联,更会使你抖落满身的闲愁。 现在抄录几首 结束本文 眼前都是有缘人,相见相亲,怎不满腔欢喜; 世上尽多难耐事,自作自受,何妨大肚包容。 大肚包容,了却人间多少事; 满腔欢喜,笑开天下古今愁。 大肚包容,忍世间难忍之事; 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
文殊化身的戒阇黎 戒门阇黎是南宋台州临海人,俗姓娄,父名原佑,是一位仁厚长者。他的祖父曾官拜少卿之职,因为祖传世代有名望,加之又乐善好施,广种福田,菩萨因此托生其家,这就是行善者所得的善报,所谓端生福德智慧之男。 阇黎生而能言 其母张氏夫人,有一天,夜梦月光入怀而孕大士;一生下来就说了四句话道: “善哉父母,生我劬劳; 长度群生,为世沃焦”。 父母闻言大惊失色,既喜且忧,此事秘而不言,为师取名曰“顿吉”。后来父母对人说,我子他日应宜出家。有一天小儿忽然对他妈妈说:“快快替我准备七个人的斋饭。”他的母亲惊奇的问是何故?他说我的同衣们要来看我。父母更为惊异,就为他准备了7人的素斋等候。果然不久就见7个和尚,抚掌打拍,徐徐而来其家。 请坐吃茶后,其父原佑居士,就合掌请问道:“大德何来?”7人中有一人答道:“我们是从南印度来,闻居士生奇子,特来相贺。” 吃过饭,众僧请抱儿相见。其母张氏将儿从房中抱出,众僧们见儿出,即对儿说道: “仁者有情之轨,切莫被他蒙过须要惺惺。”儿乃抚掌而笑,众僧也就告辞而去。 他们走了以后,儿对父母说:“刚才七人,都是佛菩萨化现人间。”父母闻之欢喜不已。 发心出家 戒阇黎到5岁的时候,他就自称六和大师,志慕空寂,不乐俗事。到了15岁就告辞父母出家,走到杭州路上遇见慧光老和尚,说明想要出家。慧光和尚对他说:“天医波利多,居住飞来峰,你欲出家,宜往见之。”戒师到了飞来峰,波利多见面就问道: “子何来?”答曰:“从缘来。”又问道: “是何姓?”答曰:“是佛性”。又问道: “子身尚俗,安识佛性?”戒师答道: “我身虽俗,因俗证真,真俗圆融,洞然无二,无二之性,即是佛性。” 波利多尊者异其根利,就为他落发出家,受具足戒,名之曰:“善戒”。从此云游参方,广度群生。 黄牛和尚 有一天戒师去参黄牛萨多波那和尚,和尚常骑黄牛,当时人都称彼为黄牛和尚,即日戒师见黄牛和尚骑牛而来,抚掌于途道: “披毛戴角汉!”萨多和尚即答道: “笑杀老瞿昙,打破曹溪祖。”戒师大喝一声:“披毛带角,我向你道,一张大犁,任你拽倒。” 黄牛和尚大笑而去。 为五郎神说法 淳熙二年的春天,戒阁黎与他的弟子普明道全等人,往五台山,回到潼州,有一渡口名化生渡,对岸有一个神庙名曰五郎祠。五郎神很有灵异,乡人每天杀猪宰羊的致祭不辍。五郎神知道戒师行至此,就化为老虎挡住去路,不让戒师到那里去,戒师知虎为五郎神所化,以手格虎让路,来到五郎祠,指着五郎像叱道: 汝是一郎至五郎, 妄兴祸福宰牛羊; 老僧为说无生法, 免至冤家累世偿。 五郎神像一时塌坏,五郎祠也无火自焚。乡人惊骇不已。邪神显灵,妄兴祸福,愚人无知,杀生祈福,人神获罪,世人不觉。无世无人,无地不有,如来说为可怜愍者,若非菩萨威神之力,五郎神等,仍然执迷造业,妄兴祸福咧!敬希读此文者,普为劝化,功德无量。 慈济三昧 妖魔现形 淳熙三年,戒阇黎来洛阳。洛阳有一富家,名李光弼,常常听信妖巫之言,沉溺迷信邪魔。戒师愍其愚痴,为邪魔所惑,就亲自来到他家里,端坐入慈济三昧,众魔惊恐,各现形相,均为邪魔外道,牛神怪鬼之类,一时无法遁形。向戒师哀求道:“我们没有智慧,作恶造非,乞为开导。”戒师道:“汝等众魔妖精,性本妙明,从今以后,不要再害生灵。”于是众魔如获大赦,作鸟兽散去。其家亦从此安宁,李光弼拜谢道: “弟子蒙师哀愍救拔,当何以报答大德?”师道: “我以慈悲,济诸苦难,为什么要你报答?” 从此,李光弼居士倾心奉持三宝,广结善缘。 人不行善 死后为犬 淳熙四年,戒师来到杭州天竺山,行人禅师,勤修止观,与师同里而住,两人交往,颇为相得。行师告戒师道:“我要回台州兜率院,我们一齐去好么?”戒师一听,很高兴道:“好!” 他们两人结伴同行,来到绍兴居住旅馆,店主王伯恭见二师结伴而来,向前顶礼恸哭,戒师惊问何故?店主答道:“先君小祥。”戒师道:“你知道你父亲死后往生何处?”王伯恭道:“弟子不知,愿和尚慈悲,指示我父,所生之处。”戒师回头对行人禅师道:“这事怎么办?”行师道:“救诸有情,今正是时。” 戒师即呼其家犬到面前来道: “汝身虽异,本性昭然。” 说也奇怪,那只家犬一听戒师的话,就忽然泪下,而且开口对王伯恭道: “我是你父,以罪业故,受此报形。”伯恭道: “既是我父,作何罪业,而遭此报呢?”其犬道:“我平生不信无地不有,如来说为可怜愍者,若非菩萨威神之力,五郎神等,仍然执迷造业,妄兴祸福咧!敬希读此文者,普为劝化,功德无量。 慈济三昧 妖魔现形 淳熙三年,戒阇黎来洛阳。洛阳有一富家,名李光弼,常常听信妖巫之言,沉溺迷信邪魔。戒师愍其愚痴,为邪魔所惑,就亲自来到他家里,端坐入慈济三昧,众魔惊恐,各现形相,均为邪魔外道,牛神怪鬼之类,一时无法遁形。向戒师哀求道:“我们没有智慧,作恶造非,乞为开导。”戒师道:“汝等众魔妖精,性本妙明,从今以后,不要再害生灵。”于是众魔如获大赦,作鸟兽散去。其家亦从此安宁,李光弼拜谢道: “弟子蒙师哀愍救拔,当何以报答大德?”师道: “我以慈悲,济诸苦难,为什么要你报答?” 从此,李光弼居士倾心奉持三宝,广结善缘。 人不行善 死后为犬 淳熙四年,戒师来到杭州天竺山,行人禅师,勤修止观,与师同里而住,两人交往,颇为相得。行师告戒师道:“我要回台州兜率院,我们一齐去好么?”戒师一听,很高兴道:“好!” 他们两人结伴同行,来到绍兴居住旅馆,店主王伯恭见二师结伴而来,向前顶礼恸哭,戒师惊问何故?店主答道:“先君小祥。”戒师道:“你知道你父亲死后往生何处?”王伯恭道:“弟子不知,愿和尚慈悲,指示我父,所生之处。”戒师回头对行人禅师道:“这事怎么办?”行师道:“救诸有情,今正是时。” 戒师即呼其家犬到面前来道: “汝身虽异,本性昭然。” 说也奇怪,那只家犬一听戒师的话,就忽然泪下,而且开口对王伯恭道: “我是你父,以罪业故,受此报形。”伯恭道: “既是我父,作何罪业,而遭此报呢?”其犬道:“我平生不信佛法,诬坏善人,自己不行布施,看见他人行布施,用言阻止,也不让人家布施。因此遭此报,愿汝念父子之情,哀求二师慈悲,为我说法得脱此形。” 王伯恭知道家犬就是父亲投生变的?顿足哀号,恳求二师救他父亲,戒师对着狗子说法道: “心随境转,业花敷茂,心空境寂,业花自寂;罪无定罪,业非真业,心邪则业风自生,心正则业风自止,皆由汝心,非他所授。” 犬闻法后,至晚不食而死。伯恭因此也求戒师为他落发出家,法名道稠,追随戒师行化四方。行人禅师,专修弘净土,誓愿众生,同生极乐。 李文靖为盗 死后变牛 淳熙五年的秋天,戒师赶回故居赴丧事。一日在门外眺望。忽见田野之间,奔来一群牛,来到大师前跪下。戒师知道群牛来意,故意问道: “畜生!你们跪在我面前有什么事?”群牛叩头道: “仰求菩萨慈悲救拔我等脱苦!”戒师又问: “汝等所作何罪,令我救拔?”牛又答道: “自作教他,业镜昭然,若无菩萨慈悲救拔,我们不能脱此苦果的。”菩萨又问: “汝等中能知宿来因缘,为何遭此业报么?” 这时其中忽有一牛抬头答道: “建真年中,岁比不登,当时有李文靖率领徒众,到处掠夺捉财,为寇作乱。领导作乱的李文靖就是我,群牛都是当时随我危害人民的徒众;以此业因,堕于异类,身虽异相,本性常存。求师慈悲,乞垂救度。”说罢流泪磕头不已。 戒师为群牛说法道: “为善上升,为恶下坠,心差则万境纵横,心正则一道坦然!汝等欲免披毛戴角,心施勇猛精进;了达心空,都无所有,即得解脱。经云∶“譬如种子别,生果各殊异,业力差别故,种种相不同。” 群牛听戒师说法后,叩头致谢,各回栅栏,一夜之内,都一齐死去。后来,那地名就叫做牛跪岙;以志群牛跪此闻大士说法超生的纪念。 金屠夫放下屠刀 淳熙六年的五月间,戒师走到一所小街头,见一屠夫名金炳的人,正缚着一头羊,举起屠刀来正要向下斫去时,待宰的羔羊仍然挣扎哀呜,咩咩的叫声不绝。戒师愍然说道: “你两脚不修,遭此活剥!”这一说奇怪,炳屠夫叉手而立,刀也不斫下去了,羊子也不咩咩的叫了。戒师也就为人羊说法道: “人成羊,羊变人,只在转瞬之间,一切众生,靡不曾作,父母兄弟,男女眷属,易生而受鸟兽等身,云何于中取而食之?汝等从冥入冥,报此躯壳,契他八两,还他半斤,若能返妄归真,从冥入明,脱此躯壳,应当皈依三宝,永不杀生。” 金屠夫听大士说后,放下屠刀,合掌礼拜,誓愿舍妻出家,用忏罪业。戒师为他披剃受戒,法名可化。 后来可化往天台山参石桥禅师,路上遇见杀人越货的强盗,诘问可化往那里去!可化答往天台礼石桥。盗贼们搜化有无携带银钱,加以痛殴,可化大叫“冤家苦哉”。盗贼们笑道:“正是冤家。”于是缚化树上,将欲活剥,这时有一盗首走来,追问经过道: “他是出家人,那里有钱,杀了他也没有钱,放他去吧!”可化死里逃生,也不敢再去天台,仍然回来,到寺将经过行告诉戒阇黎,戒师说: “若无老僧救你。 定还他八两了!” 可化也于言下大悟。 戒阔黎把糖给你吃 淳熙六年的秋天,戒师到永嘉礼真觉禅师的塔,有一个名王一真的女人,手捧着香来到戒师前长跪不起,请求戒师赐子给他。 戒师开示道: “你要求子,应当心存孝敬,广行布施,还要供四圣,斋六凡,愍济贫穷,孝事翁姑,决定能育贵子。” 一真回去将此话告诉他的丈夫,其夫大喜迎师供养。那天戒师到下午才到,已经吃得醉眼昏昏,酒甜呕吐,和衣而卧,一觉起来,用手书空而语道: “王氏无嗣,愿得贤子。”然后索纸笔大书数语,缄封后交王妇道: “内有题记,应期开视,如值难产,须来见我,勿忘吾嘱。”说罢所长而去。 不久一真果然怀孕,临盆时难产,痛苦万分,忽忆师言,派仆人前往告急。在酒店里找到了戒师,戒师就微笑道:“我就知道你家子母未分。”说罢将桌上所剩的糖果交给来仆道: “你赶快回去,就将这搪果掷进产母房中,口中同时说:“戒阇黎有糖果给你吃,产儿一定欢喜出来。”酒店的众人听他如此吩咐,莫不掩口大笑。仆人无奈只有持糖果急回,一一依戒师的方法而行,果然糖果抛进说了几句话,产儿降生。拆开戒师所留之封记看时,所记时日不爽。 龙神作乱 师为说法 淳熙八年,戒师与释行人同游江心寺,听人说龙王庙的神,迭著灵异。常常现形给人看,有时兴风作浪,帆樯为之摧折,行船的人苦不堪言。行人大师对江心寺住持了公道:“从前文殊南游,到福城来说修多罗时,大海之中,有无量数龙神,来听菩萨说法,深厌龙趣,勤求佛道,舍去龙身,生人天中.此龙作梗,难道就没有能降伏的了?; 了公禅师道:“今戒公在此,你可以去和他商谈试试看。”戒师闻说此事之后,就到龙王庙中对龙神叱道:“往昔我曾为汝等说微妙法,而今汝族舍龙生天,汝以嗔恚,又堕苦趣,汝能不忘夙愿,皈依三宝,拥护伽蓝,仍能脱此苦趣。”戒师说罢.神像自毁,从此那地方海面再不兴风作浪了。 阇黎与周七娘 淳熙九年的三月间,戒师回到兜率院。一天与周婆游行街市嬉戏歌唱。周婆排行第七,人称周七娘,世居临海紫岩,她的父亲曾做过两浙运使之官;母亲于氏生周婆时就有种种神异。因此长大也不肯结婚嫁人,每天行乞于市,逍遥度日,甚至夜间也不回家,睡在善济桥下面,市人不识皆说她是疯婆子。可是常常与戒阇黎谈话,妙行莫测,时人不解,皆笑她为狂。 吐活虾子出来 有一天戒师买了很多虾子,煮熟而食,虾子吃下去;卖虾者来要钱,戒师以空囊相对。卖者见和尚没有钱,不禁大怒骂道:“你吃了我的虾子,现在不给钱,不行,不然你还我的虾子!”满以为吃下去的虾子怎么可以还出来呢?那知戒师闻言大笑,一张口喷了满桌子的虾子;一条一条都活泼泼地在桌子上跳,众人大骇,戒师头也不回,手携周婆,行歌而去。 为许盂贤吃鸡度母 淳熙十年的秋天,邻居许孟贤居士,他的母亲去世,请戒师念经超度,戒师笑道: “老僧近来嗜食母鸡,听说你家中养的有。” 孟贤道:“等佛事做好,我一定将母鸡奉献。”戒师坐在道场内,入慈济三昧,照见六道,这时许家的一只母鸡,忽然飞越墙外邻人家中,邻人烹而食之。当夜孟贤见母托梦道: “我以宿业,致堕异类,今蒙菩萨度脱,能得往生,我儿为我叩谢戒师大德,不要忘记。” 第二天盂贤将梦中见母所说之事相告。戒师对孟贤道:“你信得过么?要知种善得果,为恶招殃。”孟贤因此一意专修净土,往生时异香满窒,家中人见有幡盖接引而去。 少妇生子不育之故 淳熙十一年八月间,戒师从吕国往海游,路遇一妇人哀号不已。戒师询问为什么如此痛哭不止?其妇哭道:“小妇人屡次生子不育,不知是什么冤业?”戒师道:“你想知道冤业么?老生唤来与你相见。”说罢用手一指地上,有一大蟒从地穴中出来,怒目睽睽,妇人大惊恐怖。戒师道:“你不要怕,这就是你的儿子。”这时大蟒忽作人言道:“你还知道杀我的事吗”妇人道:“我什么时候杀过你?”大蟒道:“你忘记了溺女的事吗?”为你所溺的女孩就是我,因此我常想报仇,阴曹因你舍钱修路,因此尚未害你,我今天受文殊戒师菩萨的戒法,不再找你寻仇了。”言罢不见,妇人也收泪作礼而去,再也不为丧子而哭了。 有很多人,重男轻女,先生女的就将婴儿溺死,后来往往生男不育,不知何故,总是哀哭丧子之恸,读此文者,可以省矣! 老龙化人 入寺闻法 淳熙十四年,灵江有龙潜居,常常化身为老者,入寺听戒师讲经。有一天戒师说法后,将要关门时,老人靠门求见,戒师开口,老人走到师前,叩首不已,泪流满面的说道:“我以夙业,久堕龙身,幸有宿缘,值师在世,乞师开示法要,脱此苦趣。”戒师道:“汝求解脱,谁人缚汝?”老人道:“无人缚我,唯业身未能度脱,久闻正法,仍然心惑未离。”戒师开示道: “心异千差竞起,心平法界坦然,心邪三毒萦缠,心正六通自在,心空一道清净,心有万境纵横,心猿意马,宜自凋伏,作佛证圣,以及堕狱受畜,皆自所为,非天所授。”老人仍未能在言下解悟。戒师又道“汝将何听?”老人道;“我以耳听。”戒师道:“耳听增惑,何不心听。……但自返照观心,则大光藏,悉得现前,诸惑自然消忘。” 老人闻法,顿然发明心地,伏地感谢,化作飞龙,潜伏西山,脱骨而去。 子骑父背 父受子鞭 绍熙九年的冬天,戒师往城南有事,路上遇见陈天兴骑驴而过,戒师叹口气说: “子骑父背,父受子鞭。” 那只驴子一听师言,忽然尽力的跳起来,陈天兴也被翻落地上。这只驴子跑到戒师前跪伏不动,戒师对驴叱道: “陈茂荣!陈茂荣! 家富害人克众成; 佛法僧号都不信, 报此情形几时停!” 奇怪的是,此驴听了戒师叱责之后,竟能开口作人言说: “我生不信因果,诽谤佛经,惟喜欢词曲小说,又与乡民们介绍房地等事,凡费钱百贯,则诈言千贯,克众敛财,为富不仁。又曾背着儿子,将百贯钱,聘娶幼妓,淫逸自乐。我死后两次作牛,偿还乡民钱债,辗转凡七易主人,始脱牛身。现在复生驴身,以偿我子,今受儿子骑打,口不能言,甘心受苦,今蒙大士,与我甘露,所以才能口出人言,惟愿慈悲,涤除罪业,会得解脱,不生畜类。” 陈天兴闻悉这常常被他鞭打的驴子,竟是他自己爸爸变的,不禁放声大哭,哀求戒师解救苦难的父亲。戒师为驴说法道:“诸法假名,无有真实,妄心才生,异相现前。” 驴子听师说法后,大吼一声,跪掷而死,天兴买棺将死驴盛殓安葬,当夜天兴梦见父亲来对他说: “我以夙愆受此报形,今遇文殊菩萨说法,得度脱矣!” 天兴仍请戒师诵经说法,师为天兴说法道: “汝父不信三宝,堕异类。法华经云:‘若生骆驼,或生驴中,身常负重,加诸杖棰,但念水草,余无所知,谤斯经故,获罪如是。’汝今既能皈依三宝,诵经忏悔,汝必决定能脱离畜类。” 那天夜间天兴又梦见父亲来托梦说: “我二报已解脱矣!寄语世人,恭敬三宝,灭罪生福,毋得懈怠。”天兴知父二度托梦,脱苦超生悲喜不已。 三个猪头五斗酒 有一个知府名汪平父的汪太守,对他夫人说:“听人说兜率院和尚戒阇黎,能够吃三个猪头五斗酒,我想试试这和尚的食量。”夫人也笑诺,具名相请。迎戒师来到太守府里,没有谈话先进酒,进食,桌上的酒莱为之一空,太守见如此食量,也不禁称奇。可是太守的夫人在后面窥见有腾空而入的鬼神环卫,但见戒师掷之左右,众鬼接而啖之,事后夫人将所见之事告之太守,太守大骇。第二次再请戒师来吃饭,暗中偷窥,果如夫人之言,敬畏不已。 疯僧疯婆 吃酒蹉跎 淳熙十三年,周七娘与戒师游戏街市,握手沿路经行,啸歌自得: 笑煞愚痴汉,营家无歇时; 四山若来合,妻子各分离。 又歌曰: 世人都笑我,我笑世间人; 如意摩尼现,无人识本真。 当时的人也莫测他们是凡是圣,只笑笑而已。戒师又为之歌道: 疯僧疯婆,吃酒蹉跎! 太守仁风 阇黎神诀 绍熙四年台州大旱,五月不雨,黎民百姓,祈祷神只,也是不获感应,反而炎阳更加热烈。当时的太守赵邦彦,把城隍庙的神像都请出来暴晒,责其不能泽雨救民,并对神像说: “谁职其咎,不恤民命,民为溺职。” 那天夜里神示梦说: “汝知龙属,职司行雨,若无天命敕令,是不敢自专的。城东兜率寺戒阇黎,是文殊菩萨示现,力能致雨,试往求之。” 第二天赵太守斋戒沐浴,率领僚属,亲谒寺中求见。侍者道稠,为通诚悃。他们进去时正当戒师醉后呕酒,官吏把所见之秽告诉太守;太守不听,直进师室,惟闻异香芬馥,缁白奔进,遁相骇异。戒师问道:“明府来此何为?”太守焚香顶礼道: “邦彦少德,报有微禄,恭膺敕令,牧守此邦,大旱为灾,民不堪命,邦含薄德,施政乖戾,上天降殃,以彰臣心,用是首愆思过,冀格天心,乞师慈悲,俯垂明证,愿求一滴天浆,永息万民热恼,不胜瞻望之至。” 言罢再拜不起。戒师道:“明府不用心忧,当有报命。”太守率众叩谢辞退。戒师即索纸墨作一锁馀书,取火焚之,不久大雨随至,四境沾足,那年秋天方能播种,然而收成大丰。农民以歌纪之曰: 仲春喜新晴,六月遭酷热; 太守扬仁风,阇黎妙神诀。 除热得清凉,欢声几时歇; 七月始种田,登场大有年。 讴歌遍村巷,快活似行仙。 现大神变后合掌坐化 一日戒师踊身虚空,现种种神变,还入本座,双手举示,连呼大众看着:左手现日,右手现月,大放光明,大众欢喜注视,戒师说:“老僧以此神力,转大法轮。”又见他口现莲华,放百宝光,灌诸人顶,大众惊叹。又着见戒师顶上毫光万丈,光中现出七佛,八廛中空,照遍世界,四众瞻仰,叹未曾有,最后对大众说: “老僧世缘已毕,会与汝等作别”。四众悲泣,道稠出众请问道:“若大道场,当来如何?”师曰: “我此道场,水火不漂焚,世世不泯绝,当来遭不祥,誓不成正觉。” 戒师合掌坐化后,太守赶来瞻拜,流泪沉痛的说: “我以薄德,不获入室亲闻法要,负疚滋深。”施舍巨资为师建祠宇。 戒师迁化后,屹然不动颜貌如生,荼毗之日,抬之不起。道稠告四众道:“我师为七佛之师,方便示视,不应以凡火焚化。”为师开襟以待,忽然胸中迸裂,出三昧火自焚,五色祥云缭绕不散,舍利如雨而下,造塔于寺,永镇山门。 戒师圆寂时,有人对周婆说:“戒和尚化去了。”周婆问:“真的吗?”也于普济桥下瞥然而化。化生莲华,香光交错,里巷宣传,观者纷集,莫不惊叹不已。 当戒阁黎入塔后7天,忽然有一异僧,鬓眉皓白,衣衲跣足,携锡杖而歌曰: 戒师文殊,周婆普贤, 随肩搭背,万事流传。
千钱买一喝的了明禅师 了明禅师,他是大慧杲妙喜禅师会下的龙象。在当时各丛林都称呼他为明大禅师。明禅师身高8尺,腹大10围,真是一个大腹便便的胖和尚,因此他跑到哪里,都有一些好奇的人来包围他,用惊异的的眼光来看这位大腹长人。 追随其师化缘供众 妙喜禅师因故遭贬到梅州地方去,州县防送很严,大家都以为祸在不测:因此他始终不离妙喜禅师一步。到达了贬所,衲子追随问道者,不下二三百人之多。 当时妙喜禅师因斋粮不继,同时也考虑到因此遭祸,叫跟随他的人,都各自解散回去。可是明师不肯,他负责去化缘来供养数百人的生活。 每天自肩栲栳行乞,到了晚上就有数十人为他荷着米面柴薪蔬食之类,列队而归。衲子虽然多,可是每天食用;无不具足,就这样继续下去有17年之久,他每天化缘成就大众,17年如一日。 千钱买一喝 妙喜大师奉旨恢复僧装,同时又敕奉住持育王寺,明师当然仍然是追随在妙师的座下。 了明禅师为人豪迈,机锋敏捷;但是有些地方也很天真可笑的。 妙喜禅师的禅室,是不允许衲子们在室中下喝的。可是明师哪管这些,虽然妙师一再警告,他都要振声一喝而去,致使禅师的命令不能实行,为其破坏。因此妙喜禅师就在方丈前挂了一牌,牌上写着: “在此下喝声,罚一贯钱。” 明师看了示牌笑笑而去,他就拿了1000钱,放在袖子内,跑到丈室内,将千钱放在地上,然后高声一喝而去。如此者有数次之多。结果禅师对他也是无可如何。因此再挂出一牌来说:“有人来此下喝者;罚当日午供一堂。”明师看见了之后,他赶快到库房里对库司说: “和尚要金十两。”主事者不疑有他,就给了十两金子。他就派一个行者,跟随他一同到方丈室去。他袖了金子到了方丈室,仍然把金子顿在地上,高声大喝。把妙喜禅师骇了一大跳!查问的结果,知其所为,不禁为之大笑 投奔投子禅师 妙禅师对明师说:“我看你这肥汉,如是会禅,恐怕驴年,也未梦见。”不过,念他追随很久,勤劳有功,因而介绍他去见投子禅师。 先是投子诸庄的耕牛遭疾而死者殆尽,同时年岁也不好;因此大众生活都很困难。自从明师到了投子禅师那里。他以大悲愿力,要化200只牛,以充实之,同时又是连岁大丰,收成倍多,这时才知道他有异迹。 住持长庐 了明禅师是一位大福报的人,他无论住到什么地方,都是财富相随的。他住持长庐寺,各方衲子云集来归,顿使丛林改观。后来妙喜禅师奉旨来住持径山,明师来径山为大众供斋。他回去时,妙喜禅师送他一首偈道: 人言棒头出孝子,我道怜儿不觉丑; 长庐长老恁么来,妙喜空费一张口。 从教四海妄流传,野干能作狮子吼; 孰云无物赠伊行,喝下铁围山倒走。 和王梦见异僧 后来明师奉诏住持径山,更是道高德隆。有一天杨和王梦见一位异僧,长大臣腹,慢慢的走来,到面前时,对他说要化苏州的一所庄田。酿后很感觉奇怪。第二天一早就见明师杖履徒走而至。看门的人呵斥不能禁止,就赶紧去告诉和王。和王出来一看,见这和尚与梦中所见一般无异,因此就呼家中眷属们出来拜见。眷属们炷香作礼,吃过茶以后,明师说: “大王庄田很多,可施苏州一庄为径山供佛斋僧,能获得无穷福报。” 和王也没有答应可否,就令办斋请师。他吃过斋,也没有说什么就去了。当时内外,哄然传言,“和王以苏州庄田,施径山长老。”消息很快,孝宗皇带也知道。有一次和王下朝时,皇帝问他:“听说你舍苏州庄田给径山,朕当蠲免税赋。”和王谢恩回来致书径山请师收地,而师就在信来的前两天坐化了。 死后还要庙田 因为明师已经圆寂,和王就不想施舍此一庄田。可是和王在寝寐之际,交睫之间,就看见明师在他面前,对他说:“大王!六度之大,布施为先,善始善终,是为究竞。” 和王这才把庄田舍予径山,北庄每年要出产10万犁牛舟车,解库应用,百事具足。因此江浙两湖的人,都说他是布袋和尚再世。
阿足师解人冤结 阿足师者,不详其出处,模样恤懂痴浊,而心明如镜,每预言,言必中。人有隐忧或患病,获其指示,很快便能解决及痊愈。 阿足师住址不定,以阌乡较多,似与万回法云公很有关系。 陕州有一富翁,名张臻,财产金钱很多,可是却没有子嗣,后来生了一个儿子,愚痴而又蠢笨;手足痉挛,说话也不清楚,寻医求药,不远千里,可是就治不好此子的病。 这个儿子还有个毛病:肚大能吃,一天到晚永远吃不饱。数十年后,这个富家给这不肖儿子吃穷了。有人对张臻说:“阿足师是当代的宝志公。何不去求他医治呢?” 张翁夫妇来到阌乡,向阿足师顶礼哭情由,阿足师瞑目良久后说:“汝冤未了,尚须数年;悯汝虔诚,为汝除之。” 阿足师选定日子,叫张翁夫妇设斋于河岸。届时,往观者有百千人,张翁也带其子而来。阿足师默祷毕,即叫壮夫叱曳张子投入河中。张氏夫妇大惊,正欲号叫时,却见其子在急流中耸身立于水面,手指其父母痛骂道:“与尔宿世冤仇,本没有这么快解决,今遇圣者解纷,过去一笔勾销。”言毕,挺身高呼,全不是一愚痴蠢笨的人。须臾,入水而没,见者闻者无不慨叹!
缘会大师逃封国师 新罗元圣王时代,有位高僧--缘会大师。 缘会大师曾隐居于灵鹫,经常以读法华经,修普贤观行为务,时日久了,因感得庭前池中莲花开放,四时不萎。 元圣王闻听有此瑞应,便欲封缘会为国师,缘会闻悉,便马上弃庙而逃。 行经西岭岩之间,遇见一位老人正在耕田,老人问大师何往,缘会答道: “国王听信滥人之言,要拜我为国师,我不顾进朝受俗人爵封,所以便逃来此地。” 老人闻听,笑语道: “我看你还是就近出卖吧!何必远售呢?” 缘会大师以为老人轻慢自己,便很不高兴的离开了。 文殊大士 辩才天女 缘会大师走了不远,又遇见一位老媪,老媪亦问大师到那里去?他把不愿拜国师的事又说与老媪,老媪说: “你在前面有没有遇见什么人? “有个老农夫,说话轻慢我。” 老媪说:“那是文殊大士啊!” 缘会闻言大惊,赶忙回转,跑到老人面前,便顶礼下拜道:“刚才大圣之言,弟子遵命受教,现在就回去庙中,不再逃避了,不过——”缘会忽又想起刚才碰见的老媪,便又顶礼问道: “那女人又是什么人呢?” “辩才天女。”老人说罢,便隐身不见了。 缘会大师回到庵中,不久就有天命来诏请入宫。会师便跟着来使入阙,被封为国师,佛法也跟着大兴起来。
憬兴禅师骑马入宫 憬兴禅师,新罗国人,18岁出家,遍览三藏圣典,名重一时。开耀元年,文武王将崩时,对太子神文王说:“憬兴法师可为国师,莫忘朕命。” 神文王即位后,未拜憬兴禅师为国师,只封为国老,住在三郎寺。 观音点化 喜笑治病 憬兴禅师住在三郎寺,忽然色身违和、卧现一月未愈。一日,来了一位比丘尼,以华严经中善友原病篇对兴师说道:“今师之病,乃忧劳所致,喜笑可以治愈。”于是,此尼即作出11面不同之相貌,动作诙谐滑稽,使人见了即禁不住要捧腹大笑,兴师之病果然一笑而愈,尼师也出门而去,入南巷寺而隐。后来,兴师画了1l面圆通观音之像,终日礼敬供养。 文殊化人 诫师骑马 有一天,国老将入王宫,从人备了马匹,鞍骑精美,行路之人见了都要回避的。这时,忽然有一沙门,形陋衣弊,手持一杖,背负一个箩筐,于下马台上休息。从人看见他筐篮里都是些干鱼,呵责他道:“你是穿缁衣的人,背来这些秽物做什么?”其僧笑话道:“与其挟生肉于两股之间,我背些三市之枯鱼有什么不可以?”言罢起身而去。 这时兴师刚出门,就听见其僧与从者讲话,马上派人追之,一直追到文殊寺的山门外,见筐子抛在寺门外面,进前看看,筐中的枯鱼原来却又是些松树皮。入寺查看,见手杖放在文殊像前,使者回报兴师,兴师叹道:“大圣诫我骑马耳!”因此,便不再骑马。 在普贤章经上,弥勒菩萨说:“我当来世,生阎浮提,先度释迦,末法弟子,唯骑马比丘,不得见佛。”所以,出家比丘不宜骑马。
真表法师猎户出家 真表法师,朝鲜半岛西南部的百济国人,他家世代业猎,真表身体矫健,弓矢技精。 经年哈蟆 感悟出家 开元年间,真表追逐走兽之余,在田埂间休息,以柳枝贯穿哈蟆10余只,放在水中欲带回去烹食,旋入山网捕追逐一只花鹿,由山北之路回家去了,穿了一串蛤蟆的事全被忘记。 到第二年的春天,真表又打猎到这个地方,听到哈蟆的鸣叫,走近水中去,看见去年所穿的蛤蟆仍然活着,真表感叹的自责道:“苦哉!为我口腹,令彼经年受苦!”于是,就把柳校割断,把蛤蟆一只只地放纵而去。 从此,真表发意要去出家,欲辞亲别妻,又恐为家入牵绊。因而便逃入山中,以刀截发,修习苦行;烦恼起时就以身扑地,痛自忏悔,心心无间,念念翘勤,誓愿祈求弥勒为他授戒。 地藏赞叹 弥勒受戒 经过了7天,见地藏菩萨手持锡杖而来,为他作授戒前的方便,并嘉其善行。他欢喜无量,精进勇猛过于前日。第二七将满,忽然有大鬼来现怖畏之相,把真表推坠岩下,然而身无损伤,他匍匐登上石坛,仍旧精勤修行,魔王加倍来扰乱他,他毫不为所动,一心向道。 第三七行道届满,有吉祥鸟鸣道:“菩萨来也。”他开眼视之,见白云漫漫,山川平满,大地成为银色世界,诸天神将,围绕石坛,香风花雨,非凡世所有。慈氏弥勒,徐步而来,到石坛前,以手摩真表法师的头道: “善哉大丈夫,求戒如是,至于再至于三,苏迷庐可手攘而却,尔心终不退。” 弥勒菩萨为他受戒,予他三衣瓦钵,赐名真表,更又在膝下取出二物,非牙非玉,而是签检之制:题曰“九者”,一题曰“八者”各二字交与真表,并说:“若人求戒,当先悔罪,更加一百八签,上面署百八烦恼名目,如求戒人,或九十日,或四十日,或三七日,行忏精进,期满限终,将此九八二签,参合百八者,于佛前望空而掷此签,验罪灭不灭之相。此等方法,占察经上有详细的说明。 下山布化 信众争迎 真表受戒后,持天衣执天钵,循道下山,山中的草木都为之低垂荫路,飞禽走兽驯服步前,一片祥和气象。 名村男女闻室中唱言:“菩萨出山来,何不迎接?”因而,村中男女争相出迎;有的把衣服脱下铺到路上,有的布发于地,让表师从上面走过。 有一个女子,捉了一匹白毡,覆在途中,等真表法师从上面跑过;可是,表师见了白毡,却慌忙回避而过。那女子怪他不平等。表师说:“非我慈心不平,因你毡缕之间有社多虱子,我恐踏伤它们,是以避行。” 随侍表师者有二虎,表师对它们说:“我不入城廓,汝可导我至修行处所。”二虎在前,表师随后,走了30多里,到一山坡,二虎蹲踞不行,表师就在那地方挂锡停步。四方信士,蜂拥而至供养,表师饬造伽蓝,号金山寺。
示现虎身行菩萨道 新罗国的每年二月初七至十五,为民众们的祈福之日,每届这7天的时候,男女老幼都去竞绕兴轮寺的殿塔。 在元圣王的时代,有个名叫金现的少年,生长得英俊,他在绕塔的时候,看见了一位豆蔻年华的美貌女郎也在绕塔,金现对她一见钟情,女郎对他也一见倾心,二人眉来眼去的竟不肯离去,直到深夜,人都没有了,他俩也找地方去作了一夜露水夫妻。 次日,女郎起身回去,而痴猜的金现也跟在女郎后面不愿分别,女的一再辞拒,不让金现随行,可是金现无论如何也不回去。 二人向西走到一个山脚下,有一所茅屋,女郎说:“这就是我们的家。”说着便带着金现迸去了。里面有个老妪问女儿跟来的是什么人?她也不隐瞒的把他们的经过告诉了老妪。其母闻听叹息道: “你且把他藏起来,恐汝兄回来要没有好结果了!” 舍身成全使君 为求建寺渡众 金现刚把身子隐藏好,就有三只老虎哮吼而至,口作人言道:“家中有人的气味,我们正好疗饥。” 老妪骂道:“畜牲!还不与我退下!”时有天人亦唱言:“汝等嗜害物命,应先杀一以惩戒,哪个先来受死?”三虎闻言皆有惧色。女郎进言道:“三兄若能远避,我当受惩罚。”三虎俛首垂尾而去。 女郎见三兄已去,乃唤出金现对他说:“初不欲使君辱临敝族,为恐遭兄所害也。妾身既己为君所有,只有明布腹心。三兄之恶,天已厌之,一家之殃,妾独欲当之,与其死在他人之手,不若死在郎君刀下,以报结缡之义。妾明日入市,虎威振群伦,是无人奈何我的,那时国王一定以重金厚爵募士捕妾,君当挺身而出应募,追我到城北林中,到林中时,我还有话说。” 金现道:“你我虽是异类,然已结为夫妻,伉俪情深,我怎可出卖你耶?虽重金厚爵我亦不欲也。” 少女又说:“郎君美意,妾已铭感,唯妾身寿夭已至,献身为君,此我愿也。君得宗爵,予族之福,国人之庆,一死而数利,请君毋再多说,但愿妾身殁后,郎君为妾建一寺庙,于寺中经常集众讲经弘法,念佛度众,资我胜报,能如此,则郎君惠我大矣!”说罢,相泣而别。 杀虎获官 建寺弘法 第二天,果有猛虎入城,一市惊呼狂逃,关门闭户,猎手也束手无策。 元圣王为了弭平虎患,马上下令:有能除此虎者,官爵二级,黄金千镒。金现出首应征,手持短刀,与虎驱斗,且战且退,渐渐追至城外林中,这时,虎已变成了少女,美容相接道:“郎君切莫忘妾所言,今日被虎所伤的市民,可以涂抹兴轮寺的酱,闻寺钟声磬之声便会立愈。”言毕,取金现所披短刀,自刎而仆。死后又成为虎。 金现返身入城,向元圣王复命毕,又进言虎伤医治之方法,果皆效验。 金现做官后,就在西川创建了一所虎愿寺,礼请有德法师讲解梵网经,宣扬佛法,以报虎女杀身成己的大恩德。时人异其事,遂将其实惰写成传俗故事以传后世。 此篇故事,虽神话寓言兼俱,然佛法之不可恩议处犹如恒沙,况大圣化人不拘形迹,如“随缘赴感靡不周,而恒处此菩提座”。试观虎能示现人身,而且如此高义,岂能以寻带之畜牲视之吗? 相关栏目:佛门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