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布施多而获报小? |
因为你们的支持,让我们的弘法事业走的更远 |
therock444: <<佛说菩萨本行经>>说:何谓施多而获报小。 虽多布施而无至心无恭敬心。不大欢喜贡高自大。 所施之人信邪倒见。非是正见不得快士。所施虽多而获报小。 犹如耕田薄地之中下种虽多收实甚小。 何谓施小而获大福。所施虽小欢喜与。 净洁心与。恭敬与。不望报与。 所施之人复得快士。佛及辟支佛沙门四道应正见者。 所施虽小获报弘大。犹如良田所种虽小收实甚多。 白话略解(转贴) 施多福少 <<菩萨本行经>>说:"如果有众生,不能至心布施,不能以恭敬心布施,不能以欢喜心布施,或者贡高自大而布施,或者受施的人相信邪见,颠倒是非,这就好像在很差的土地上耕种,下种虽多,所收很少". 施少福多 又说:"如果布施的时候,能以欢喜心送与,恭敬心送与,清净心送与,或所送与的人,正巧是菩萨.圣僧.这就好像在良田播种,下种虽少,所收却很多". 以上论证了布施与财富的辩证关系.众生为什么贫富悬殊?只有推究根源才能清楚.虽然财富从布施中来,但企求富贵而布施,不是解脱之道.钱财乃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无益于解脱六道轮回.又何苦去当守财奴呢? 要寻找解脱之道,就要去培植殊胜的福田.最殊胜的福田是什么呢?当然是佛法僧三宝.供养佛法僧就是培植最殊胜的福田.供养佛,就是净化自己的心灵礼敬自心之佛.但要礼敬自心之佛,先要礼敬外在之佛,形式与内容统一.故塑像建庙是殊胜的福田.供养法.就是把佛法的真理传播给众生.佛法流传至今是靠经典传下来的,故印经赠书是最殊胜的福田.诸供养中.法供养最.若说建庙是形式,则印经就是内容.目前我们重视了形式,而忽略了内容.供养僧就是清净六根,僧是六根清净的像征.要清净六根,先要供养世间僧.我们生于末法,无法供养贤圣僧.但佛法平等,无有高下.供养六道众生都有不可思议的功德,何况供养僧人(不是假冒僧人)?世间有密化菩萨入世,他们有时不以僧身出现,若能遇上,当是殊胜福田,不可当面错过. 相关栏目:宣扬经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