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佛门网 >> 宣化上人专辑 >> 金刚经说什么(南怀瑾) >> 正文

金刚经说什么 南怀瑾 (五)---第四品  妙行无住分(1)

因为你们的支持,让我们的弘法事业走的更远

                   第四品  妙行无住分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第一等和次等

  昭明太子的标题叫做妙行无住分。妙行无住的行不是走路,是讲修行,妙行修佛法的意思。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

  这就是我们上一次讲的布施,也是内在的用功。大致上布施分内布施、外布施。我们中国禅宗后来流行一句话──放下,这个话就是布施,一切丢开。人生最难的就是丢开,真丢开了就是真放下,放下就是内布施。作到了内布施就可以成就,就可以成道。这里佛告诉须菩提内布施的法门,复次,白话文就是其次的,次一等的告诉你。第一等的,佛怎么说我们还记得吧?须菩提问如何住?如何降服其心?佛就告诉他,就是这样住,就是这样降服其心。等于没有说,这是第一义。
  第一义很难懂,大家都看过西游记唐僧取经,唐僧到了西天,见到了佛,佛就把大 徒弟迦叶尊者找来,说他们从东方震旦中国来的,很辛苦啦,功德圆满,你把书库打开,把最上等的佛经给他们带回去。当唐僧带领三个徒弟到图书馆门口取经的时候,守门的说:拿红包来。孙悟空气得拿起棍子就想打。唐僧说:你不要动粗了,这是最后一步,不然我们那么辛苦,不是白费了吗?我们没有却有一件袈裟,拿到当□里当了,给他红包。孙悟空又气又骂的,迦叶尊者很难为情,所以庙子里塑的迦叶尊者,都是歪著脖子缩著头。其实西游记只是小说,最后拿到了经典到了山门口,孙悟空跟师父吵,说那个老和尚靠不住,还要我们红包,要把经打开看看,结果发现佛经上一个字都没有,只是白纸。孙悟空立刻大吵大闹,被佛听见了,就叫迦叶尊者来问,迦叶尊者说:你老人家吩咐,给他们最上品的经嘛!我就拿最上等的给他们。佛说:唉呀!那些众生不懂啦!没有文字的经他们看不懂,你还是拿有字的给他换一下,拿那个差一点的。所以复次是差一点的,有字的经。真正的经典啊,一个字都不须要,本来空嘛!应如是住,如是降服其心,这个是第一义,就是一张白纸。既然第一等的不懂,现在复次只好讲差一点的。

                            无所住

  佛告诉须菩提:我告诉你,一个真正修行的人怎么修?「菩萨于法应无所住」,就是这一句话。
  此心应该随时随地无所住,如果你此心随时在空的境界上,那已经错了,因为你住在空上;如说此心住在光明上,或住在气脉上,都错了,因为那不是无所住。
  「应无所住,行于布施」,什么叫修行?念念皆空,随时丢,物来则应,过去不留;就算做了一件好事,做完了就没有了,心中不存。连好事都不存在心中,坏事当然不会去做了,处处行于布施,随时随地无所住。
  譬如今天,有人批评你,骂你两句,你气得三天都睡不著觉,那你早住在那个气上。今天有一个人瞪你一眼,害你夜里失眠,你早住在人家那个眼睛上了。任何境界都无所住,我们看这一边,那一边就如梦一样过去了,没有了;回头看另一边,这一边做梦一样就过去了。但是我们作不到无所住,我们永远放不下,小狗没有喂啦!老爷没有回来啦……这一切都不要去管它,无所住行于布施,布施就是统统放下。下面告诉我们所谓不住色的布施。

                            不住色

  什么是色?色法在佛学里,分为有表色、无表色、极微色、极迥色。
  「有表色」指世界上的光色,青、黄、蓝、白、黑,以及长、短、高、矮等,是可以表示出来的。就连我们地、水、火、风,物质世界的东西,包括我们肉体,都可以表示出来。
  「无表色」是属于精神方面的,是抽象的,没有办法表示。譬如说,我们大家都晓得原子能,那个能是什么东西?老实讲,除了正式学物理、科学的以外,一般人并不清楚。能的本身是空的,因为空,它的能力无比的大,甚至最后在科学仪器上都看不出来,只知道是这么一个东西,但却是无法表达的,称为无表色。
  「极微色」,等于现在讲原子、核子,微小到几乎看不见的程度,经由科学仪器还可以看得出来,故称为极微色。
  「极迥色」,远大的很,延伸到银河系统那一边的,包括了整个宇宙中间的这一些东西,称之为极迥色。
  这些就是色法,简单的说,色就是地、水、火、风四大,也就是我们这个身体。所谓「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是叫我们不要住在色相上布施,不要有对象的观念。譬如说要做一点功德,出一点钱,或者救济一个人,然后说救济了某一个人,那是住相布施。学佛的人帮助人、救助人,应该不觉得有对象,有对象的观念要丢掉,不要留一念在心中。
  布施善行的福德,叫做人天福德,是小果报,并不是学佛的大福报。福德跟功德大有差别,金刚经专讲福德,重点在福德,不在功德。什么是人生最大的福德?悟道,成道。智慧是人生最大的福报,所谓智慧的成就,指的并不是普通的知识。
  再说我们在身上做功夫,闭著眼睛坐在那里,心里念佛也好、参禅也好、念咒子也好,都在那里住色布施。嘴里说要放下,放下,结果什么都放不下,两个腿在那里发麻,受不了。为什么两腿发麻受不了?因为他住在色法上,念头住在色身上。如果念头不住在色身上,感觉就可以空掉,感觉空了,两腿两脚发麻你也不会感觉了。所以一切众生都在住色修持,而菩萨所谓「不住色布施」,是不住于这个色身上面,一切都放下,身体也放下。
  

                          不住声香味

  「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有些同学们,用功好一点时,听到念佛念咒的声音,然后自己觉得得道了,最后道没有得,得了个神经。真的,好几个就是那么就走了,走到阴国去了,因为他不懂不住声的道理。有些人打坐,在座好多同学都有经验,坐得好的时候,突然一阵檀香味来了,其实并无檀香味,可是他的确闻到了。香味那里来的?是你内在定境到了极点,人体内部清净光明就会发出香味来。实际上每个人都不臭的,真的健康的人,口液口水也都不臭的,只有另外一股人味;像西游记上说的,一闻就知道这里有人味,妖怪非要吃不可了。也像我们到猪栏一闻,就知道那里有猪味,狗窝里一闻,就知道那里有狗味。那些神仙到我们这个楼上一闻,唉呀!都是人味,受不了。
  这个经验我也有过,在高山顶上住了三年,一下来离都市还有五六里,就受不了那个人味了。其实我也是人啊!只因为在那个山顶,四顾无人的地方住惯了,下来以后觉得人味扑鼻,受不了,要隔很久很久才能习惯。学医学的就晓得,人体内部并不脏,但是身体内部的东西,一接触到外面的空气,与细菌一碰,马上就有味道了。当我们坐得好,内部发出一种香的时候,如果自认功德无量,闻到菩萨的香味,那你就住香了,那就不对!要应无所住,赶快放下。

                         内触妙乐的菩萨

  「香味触」这个触很重要,尤其在座有些用功的朋友,真坐得好的时候,不愿下坐。你们初学的两腿发麻难过,坐得好的人,功夫够了,两个腿发舒服快乐,快乐得你决不愿意把腿放下来。这叫菩萨内触妙乐,身体内在奇妙的接触到从未有过的快乐。菩萨的戒律,不准入这种定,因为耽著这种禅定,就不肯去度众生了!谁都愿意享受内触妙乐,哪个人还愿意跑来站在这里讲课啊!所以说,菩萨境界是内触妙乐,触是身体的感受,但是一个真正学大乘佛法的人,是不应该住于内触妙乐的境界,是要应无所住行于布施。
  「法」是意识境界,是属于观念、思想、精神方面。如果你心里还有个空空洞洞清清净净,就已经落在法上。所以说,把身体外面的一切丢完空完了,再把意识方面的也丢下了,这才叫做学佛,也就是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佛说要这个样子才对。
  讲到这里,佛又叫了一声,须菩提呀!我告诉你呀!你看这个老人家对弟子多亲切,他意思是说孩子啊,下面我再给你讲。 相关栏目:金刚经说什么(南怀瑾)学佛答疑请进入:学佛有问必答网常见问答集锦(还可以免费人工答疑)

——————【欢迎支持我们,按月赞助者,网站留名+功德回向】——————


(微信扫一扫或长按二维码赞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