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佛门网 >> 佛经 >> 宣扬经论 >> 正文

何谓生命、有情、含识、众生?

因为你们的支持,让我们的弘法事业走的更远

yammcoi

中阿含经卷第五十八

复问曰。贤圣。有几法生身死已。身弃冢间。如木无情。
法乐比丘尼答曰。有三法生身死已。身弃冢间。如木无情。云何为三?
一者寿。二者暖。三者识。是谓三法生身死已。身弃冢间。如木无情。

本事经卷第七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苾刍当知。诸有情身。常为三种勇健怨贼随逐切害。

云何为三?一者,衰老勇健怨贼。二者,疾病勇健怨贼。三者,无常勇健怨贼。如是三种勇健怨贼。常随切害诸有情身。
有情身中。略有三法。一者,寿命。二者,暖气。三者,心识。如是三法远离身时。名为死没。臭秽尸骸。弃在冢间。无所复用。
所以者何?是身虚伪。诸法合成。其中胜者谓寿、暖、识。而此诸法。依因缘生。无常无强。无坚无力。迅速灭坏。老病死贼。常随不舍。而诸愚夫。无明所覆。贪爱耽着。无厌舍心。我圣弟子。能于如是假合成身。如实知见。多诸过患。便于一切内外身中。能深厌背。深厌背故。能离贪欲。离贪欲故。便得解脱。得解脱已。便自了知。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

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
 一切有情身  三怨贼随害
 所谓老病死  曾无暂舍时
 众法合成身  虚伪无坚实
 若舍寿暖识  弃之于冢间
 愚夫无所知  常贪爱耽着
 贤圣有智见  厌之喻粪坑
 修无漏圣道  断三贼因缘
 证常乐涅槃  永解脱三贼
 世间有智者  当深厌自身
 求常乐涅槃  精勤勿放逸

成唯识论卷第三
护法等菩萨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又契经说:寿暖识三、更互依持,得相续住。若无此识;能持寿暖令久住识,不应有故。

谓诸转识,有间、有转;如声风等,无恒持用;不可立为持寿暖识。
唯异熟识,无间、无转,犹如寿暖,有恒持用;故可立为持寿暖识。
经说三法更互依持,而寿与暖、一类相续;唯识不然,岂符正理?虽说三法更互依持;而许唯暖不遍三界。何不许识独有间转。此于前理、非为过难。谓若是处、具有三法;无间转者;可恒相持。不尔;便无恒相持用。前以此理、显三法中所说识言。非诠转识。举暖不遍,岂坏前理。故前所说,其理极成。又三法中,寿暖二种,既唯有漏;故知彼识,如寿与暖,定非无漏。生无色界起无漏心,尔时何识能持彼寿,由此故知有异熟识,一类恒遍,能持寿暖。彼识即是此第八识。

一、有情的生命迹象:“寿”、“暖”、“识”

综合上面三文,从《阿含经》到大乘经论如《成唯识论》,都说我们一般色界、欲界有情,就是因为有“寿”、“暖”、“识”,三个要件才会有生命迹象。

按照上文《成唯识论》里面说,除了无色界,例如:非有想非无想处天众生没有“暖”之外!但是还是有
“寿”、“识”


二、土金木石是不是有情?

而金石土等矿物,不可能有上面三个条件!

草木呢?看起来有“寿”的表现,最重要的是没有“识”前面提过色界、欲界之中,不具足这三个要件,不能称之为有情

经论注疏很多地方,都提到草木没有“寿命”、没有“识”既然重要的两个要素都没有,怎么会是有情呢?

反观上面的无色界的非有想非无想处天众生,他们是有“寿”、“识”,所以证明草木,也不是非有想非无想处众生

《佛本行集经》卷第十五:“已舍心意等诸根  尸骸无识如木石

《杂阿含经》卷第十:“于此苦阴身大智分别说,离于三法者身为成弃物,寿暖及诸识离此余身分,永弃丘冢间如木无识

《佛说罗摩伽经》卷中:“草木非寿命。作寿命想众生非草木。作草木想。于非因果。作因果想。非善行道。作善行道想。杀生祠天。求常乐想。乃至十恶邪见等业。普愿众生。离此诸想。不孝父母。不敬沙门及婆罗门。无有反复。不识恩养。远离正道。行不善业。具足十六诸恶律仪。诽谤正道。毁坏正论。深着邪见。谤佛法僧。断正法轮。坏菩萨众[增恶大乘。杀害菩萨。不赞菩萨僧。如是种种诸不善业。杂类众生。众苦逼身。心怀愁恼。失本智心。不知法利。狂惑愚痴。不识正路。于无量劫。常被诽谤。邪见迷惑。不识诸方者。为如是等非法非律。深生慈悲。令得覆护。”

《大般涅槃经》卷第七:“若有说言听着摩诃楞伽。一切种子悉听贮畜。草木之属皆有寿命。佛说是已便入涅槃。若有经律作是说者。当知即是魔之所说。”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十:“又善男子!诸行空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若于所知知遍圆故。因知立解十方草木。皆称有情与人无异。草木为人人死还成十方草树。无择遍知生胜解者。是人则堕知无知执。婆吒霰尼执一切觉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是名第四计圆知心。成虚谬果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倒知种。”

三、何谓众生地、 水、火、风、空、识、名色、六入、因缘生。

因为有人说众缘和合为众生,

更详细的部分《大乘同性经》说的很清楚,

这个因缘和合,还包括了“、名色”,含有第八识,所以依《大乘同性经》来说草木无识无寿,不算众生了!

而且依《成唯识论》等经论,因为草木没有识,所以也不可能有暖寿!

大乘同性经

世尊。以何义故名为众生。佛言。楞伽王。众生者。众缘和合名曰众生。所谓地、 水、火、风、空、识、名色、六入因缘

又众生者。犹如束竹,缘业故报,缘业得果。我、人、众生、寿命、畜养众数。知者、见者、作者、触者、受者。是名众生。

毗毗沙那楞伽王言。世尊。彼众生者。以何为本依何而住以何为因。

佛言。楞伽王。此众生者。无明为本依爱而住以业为因。

大法鼓经卷上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迦叶白佛言。世尊。云何众生。佛告迦叶。众生者四界摄施设。谓内地界水界火界风界。及入处五根。乃至十二缘起支。受想思心意识。是名众生法。迦叶当知。是名一切法。迦叶白佛言。是中何等法是众生佛告迦叶。是中非一法名为众生。所以者何。迦叶。譬如波斯匿王鼓。何等为鼓。迦叶白佛言。所言鼓者。皮木及捊。此三法和合。是名为鼓。佛告迦叶。如是和合施设。名为众生。

大萨遮尼干子所说经卷第三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留支译


萨遮尼干子言。大王当知。所言生者。谓诸众生。言住持者。谓器世间。言众生者。谓五取阴聚。名为众生。以何等法名五取阴。谓色取阴聚。受取阴聚。想取阴聚。行取阴聚。识取阴聚。大王当知。依此五法。说名众生。说器世间。说众生者。谓摄四生。卵生胎生湿生化生。说器世间者。谓摄虚空地水火风。

大宝积经卷第七十九
后秦三藏罗什译


佛告象手比丘。若有如是难者。应还问彼。汝以何法为众生。彼人若言阴入界是众生。应还问彼。为阴入界和合是众生。为离散是众生。彼人若言阴入界和合是众生。应还语彼。汝自答已所以者何。和合是众生。阴入界非众生。佛所说法为离散故。不为和合。世尊乐离散行。不乐和合。和合中无众生。彼人若言但阴入界是众生。应还问言。若尔者一切草木瓦石皆是众生。所以者何。汝说阴入[9]界是众生。是中亦有阴入界。彼人[10]答言。是中无心无心数法。故非众生者。应还问彼。若尔者一切众生应是一众生。何以故。如来不说阴入界有异。彼人若言。如来经中说有众生是故有众生。应还语彼。汝自答已。何以故。如来经说离有离无。彼人若言。若尔者无有道果。应还问彼。汝以何为果。彼人若言。我说决定第一义为果。应还问彼。决定第一义中无音声语言。无音声语言中。不得言决定有无。汝说决定第一义为果。是决定第一义中。无众生无众生名字。是故汝说有众生。此语自破。复次象手。如来经说于诸法中无有灭者但灭苦恼。我如是通达诸法实相。随所得法为众生说。为无贪取。为远离。为无戏论。为无作起。像手。若人如是知我法义。是人即能不为有无而起行业。若人不为有无而起行业。是人云何见有众生。见无众生。像手。是名常住诸法实相。是中无有忆想分别。无垢无净。无来无去。无道无道果。无长无短。无方无圆。无形无色。是故说诸法一门。谓是定门。像手。是名见法门。入是见法门。名为能见佛。像手。于[是>意]云何。随以何法见佛。是法已灭今灭当灭灭相耶。不也世尊。于意云何。随以何法见佛。是法已生今生当生生相耶。不也世尊。像手。若尔者如来不名为灭。如是世尊。像手。彼人若言所有身相我为。是故言如来灭入涅槃已。不复转还但见身相。不转还故名如来灭。应还问彼。汝说身相成就为如来耶。彼人若言。我说身相成就名为如来。应还答彼。如佛经中。不说身相名为如来。若说身相是如来者。一切瓦石山河草木皆是如来。彼人若言一切瓦石山河草木。无有三十二大人相名如来者。应答彼言。汝说有三十二相名如来者。转轮圣王则是如来。何以故。转轮圣王身有三十二相。彼人若言相入相法知相婆罗门说当作佛。是事为实。应答彼言。若有三十二相即应是佛。而汝自说相师见有三十二相记当得作佛。汝今说佛相。彼人若言。我说佛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无漏根力觉道。禅定解脱三昧等是为佛相。应答彼言。汝说十力等是佛相者。今应说佛体性。彼人若言佛与是相异耶。应答彼言。汝自言是佛相佛相非佛。彼人若言更有无形无色法是佛十力等为相。应答彼言无形无色法。云何以有形有色为相。又汝若说无形无色法名为佛者。余无形无色法皆可是佛。若是等法。亦是佛者。是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根力觉道。禅定解脱三昧等。亦应与是为相应。像手。我诸弟子。应当如是降伏痴人。复次象手。我本愿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度脱一切众生。我坐道场。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不得众生。不得众生名字。我坐道场。但通达十二因缘法。是事有故是事有。是事无故是事无。何事有故有何事。何事无故无何事。所谓无明因缘故有诸行。诸行因缘故有识。识因缘故有名色。名色因缘故有六入。六入因缘故有触。触因缘故有受。受因缘故有爱。爱因缘故有取。取因缘故有有。有因缘故有生。生因缘故有老死。老死因缘故有忧悲苦恼。如是展转但是大苦聚集。无明灭故诸行灭。诸行灭故识灭。识灭故名色灭。名色灭故六入灭。六入灭故触灭。触灭故受灭。受灭故爱灭。爱灭故取灭。取灭故有灭。有灭故生灭。生灭故老死灭。老死灭故忧悲苦恼灭。是中但是大苦聚灭。我于是中生眼智明觉。通达如是无中无后无坏解脱。如来通达是解脱故不得余法。但得众因缘生法。像手。如来是通达诸法。随以如是为众生说。像手。若诸佛生。若诸佛不生。诸法性相常住不异。谓名色不失。不相违背不生不起。像手。我常如是说法。汝等亦应随我意知。我为汝等说如是法。汝等但当勤修行之。像手。大师所应为弟子事事。我尽作已。汝等如所说行。于诸法中当得智明。尔时象手白佛言。世尊。若有人言。如来所说正法灭故谁当示导无说[1]导。故名正法灭。正法灭故名如来灭。如是亦名不度一切众生。佛告象手。若人如是难问。应如是答。佛是一切智人皆知皆见。常[2]待众生可度时节。虽入涅槃犹能有益。又佛今与未来世佛授记作佛。是则佛种相续不绝。一切佛法是一佛法。是故说名如来法。如来法者即是佛法。是故当知如来本行菩萨道时。随语而行随行而语。像手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善能通达推求一切诸法。善能通达一切法故。身口意业智慧为首。皆随智慧。世尊。本行菩萨道时。随语而行随行而语。佛告象手。如是如是。像手。如汝所说。我本行菩萨道时。随语而行随行而语。像手。若人实说谁不错谬。出于世间饶益众生安乐天人。一切大师说正道者。正智解脱无有戏论。到于彼岸度未度者。如来世尊当说我是是为实语者。像手。若人实语。谁是不诳者。知恩报恩者。当说我是是我为实语。若有众生小事于我是事不失。像手。我从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已来。于其中间心无退转。亦不忆念贪乐声闻辟支佛乘。我当得是法但一发心。欲教弟子求辟支佛。像手。过去久远我时作外道仙人。智慧明利多闻辩才得深法忍。时有五百年少婆罗门。见在居家五欲过患。见出家利出家学道。皆来诣我即为说法。得辟支佛道具六神通。心得自在具如意足。常以神力。飞入城邑聚落乞食。供养于我。我作是念。如是成就大净智人。我则不应受其供养。是诸仙人我教化故得如是法。而我不得为得是法。未证当证故勤行精进。像手。我勤精进为证是法。时净居天来现其身。而告我言。莫贪是智。汝应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应度无量无边众生。像手。我时闻已不复修道。心得第一欢喜快乐。半月静坐乐悉遍身。像手。菩萨成就四法。诸天开悟得欢喜心。自知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等四。一者菩萨自深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亦教他人令深发心。二者见发大乘人心不生嫉。不作是念。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唯我当得余不应得。三者众生所行随时而诲。好意共语将护其善。四者常自勤心广求诸法。为他人说无所悭吝。像手。菩萨摩诃萨成就此四法。诸天开悟知当作佛。

大般涅槃经卷第二十
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

大王。夫众生者名出入息。断出入息故名为杀。诸佛随俗亦说为杀。

四、为何佛要教导不轻毁草木呢???

不轻毁草木是因为
1.这是大家共相种子,变化出来的,是大家共有的!
2.大家都可以受用的到!别人又没犯过错,干嘛要这样毁坏物品?
3.有些鬼神或小虫子等等,会把草木当成他的住所,依止而活!别人乱破坏您的住所,大家应该也很不悦吧?

大萨遮尼干子所说经卷第四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留支译

王言。大师。行法行王。云何护器世间。

答言。大王。行法行王。不焚烧不破坏不浇灌。是名护器世间行。

何以故?一切皆是作不善业。

是故行法行王。不应焚烧破坏浇灌城邑聚落、山林川泽、园观宫殿、庄严楼阁、一切行路及诸桥梁、自然窟宅、一切谷豆、麻麦花果、草木丛林,不应焚烧、不应破坏、不应浇灌、不应斫伐。何以故?

以彼诸物,皆共有命畜生等有,无不用者。而彼众生无有罪过,不应损其所受用物,令生苦恼

又彼一切外树林等,诸善净天、一切鬼神皆悉共有,于中受用。

屋舍宫殿庄严楼观,诸天共住。又彼园池屋舍宫殿庄严楼观,一切水陆有命诸虫悉皆共用:所谓雀鼠鸡狗鸠鸽鹦鹉象马牛羊猫狸蛇蝎鹅鸭鱼鳖,乃至一切微细诸虫所共受用。

行法行王。与诸众生共依止此器世间活。不应破坏。如是名为行法行王护器世间安乐众生。

5.《佛本行集经》就有一个故事,很明显的可以看出树神把树当作是家的概念,

尽管当时人都认为树有灵,祈求能所愿,劝善觉长者去祭拜祈求得孩子,后来长者祈求过后,拿刀剑吓他,扬言要损害他的房子,

但是树神都认为是“自有业因。自有福力。而得男女”,非树神之神力呀!


佛本行集经卷第二十八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译

 

尔时彼树。有神依之。神闻此语生大恐怖。忧恼不欢。又作是念。我实不与他作男女。但人来者。自有业因。自有福力。而得男女。而彼等人。谓言此树能与男女。既得愿已。然后来报此树之恩。而彼树神。悲泣流泪。作如是言。此我生来所居之树。以彼长者不得子故。其必当坏毁我此树。而彼树神。于帝释天。恒常承事。
尔时彼神。速疾往诣天主帝释忉利天宫。到已长跪白帝释天。作如是言。依前长者求乞儿子得不。祸福善恶之语。大善天王。唯愿大天巧慧方便。早作如是精勤速疾。与彼长者端正之男。勿令于我此树磨灭。

6.而且请看《佛说毒草经》,树和树神的关系,是三界火宅和发意菩萨的关系,可见佛并没有把树当成有情看待,是一种暂住的概念。

五、结论

在欲界,可以具足“寿”、“暖”、“识”,就可以称之众生。

或是地、 水、火、风、空、识
、名色、六入、因缘生。

或是
缘业故报,缘业得果。有我、人、众生、寿命、畜养众数。知者、见者、作者、触者、受者。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地藏菩萨摩诃萨!

相关栏目:宣扬经论

【学佛有问必答】

如果您在学佛过程中遇到种种疑惑或者困惑,推荐您加佛有的微信号"foyou188",提供一对一的免费人工咨询服务,专家坐诊、有问必答!南无阿弥陀佛。数千个学佛答疑文章已整理,点击这里打开


十方众生,佛要救你!亿亿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