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佛门网 >> 佛经 >> 金刚经 >> 《金刚经》浅释 >> 正文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威仪寂静分第二十九浅译

因为你们的支持,让我们的弘法事业走的更远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威仪寂静分第二十九浅译

宣化上人

    须菩提。若有人言。如来若来若去。若坐若卧。是人不解我所说义。何以故。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释迦牟尼佛讲完了前边那一段经文之后,又恐怕一般人有所怀疑,这个如来有来有去,又着到相上了,所以又说这一段经文。说,「须菩提。若有人言」:假设要有人这样说,「如来若来若去」:如来,又好像来似的又好像去了。那么这个「若来」也是不一定来。可是「若来」,恍恍惚惚的,似是而非,你说它这样子又不这样子,「若来」。他,「若去」,又好像去了又没有去,这不清楚。因为他说,「若来若去」。「若坐若卧」:好像坐着又好像卧着。「是人不解我所说义」:他说,这个人哪,不明白佛所说法的道理,的义理。「何以故」呢?甚么缘故呢?说,「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说这个如来,也没有一个地方来,也没有一个地方去,所以就叫如来。那么这是甚么意思呢?因为这个法身哪,那么佛的法身,是无在无不在的,遍满一切处;既然是遍满一切处,所以你说他来,又从那里来呀?遍满一切处,你说他去,又到甚么地方去呢?所以说无在无不在。

        你要是懂佛法了,这个山河大地都是如来的法身的地方;你要不懂佛法呢?你就见着如来也不认识如来。你要明白佛法了,你就没有见着佛法;没有见着佛,你也认识如来了。你要认识如来,那么就容易依法修行了;你不认识如来,连佛是怎样一个情形你都不知道呢!你怎么又可以学佛呢?如果你不认识,你就去学去,那就叫盲从。怎么叫盲从呢?就是,你本来也没有眼睛,自己也没有眼睛,又跟着一个没有眼睛的人跑路。这个没有眼睛的人,跟着一个没有眼睛的人跑。他以为,哦!领着我这个人是一个有眼睛的,所以不会发生危险。结果前边那个没有眼睛的人哪,他自己虽然知道是没有眼睛,因为有人要跟着他跑,所以他也就冒充一个有眼睛的人。两个人一跑,跑来跑去的就掉到海里去。两个一起掉到海里了,谁也上不来了,就一起淹死。所以这个盲从,是不对的。一定要先明白佛法,先明白修行的方法,才可以学的。

        为甚么这个人跑到外道里去?越堕落越深,就等于这一个盲目的人领着一个盲目的人跑路似的,一起跑到大海里去,两个人同归于尽。因为世间的事情就这么奇怪,你越不明白,越会跑远路。你要明白,就很容易到那个你的目的地了;你要不明白这个路,你走了很久很久也到不了。也是这个道理,你明白佛法了,就会依着法修行成佛。你跟着外道的法门去跑,越跑就越远;越远就越回不来了,不能返本还原了。所以就有很大的危险发生了。

        那么这个如来是,无来无去,所以叫如来。又者,这个「如」者,是不动意,不动的意思。「来」者,是一个动意。不动就是个静;动就是个动:这是动静一如。动不碍静;静不碍动。也就是,像我们这个人修道的时候,你静坐的时候是参禅,你动的时候也可以参禅。你一天到晚,所有的所行所做、行住坐卧都可以用功修行的。不是单单打坐的时候,我用功了;不打坐的时候,那就不是用功。你时时刻刻都收摄身心;收摄身心,迴光反照。收摄身心,就是自己时时刻刻要用功修行,不散漫。所以修道啊,要这样子去修行。

        讲到这一段文上,有人就这样问了,说是如来不来不去,我看见如来也来也去嘛!怎么又说不来不去呢?我虽然没有亲身看见,但是在《金刚经》,一开始就说:「尔时世尊。着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这不是去了吗?那么「次第乞已。还至本处。」这不又是来了吗?为甚么说不来不去呢?你这个执着心多大!这不是佛的去来,是你心有去来,有去有来。

        再举一个例子来证明这件事。你看那个「水清月现」;水清的地方,水里头有个月亮。「云遮月隐」,云彩,在空中把那个月遮上了,月就没有了,月隐了。那么究竟这个「水清月现」那个月有没有来呀?「云遮月隐」那个月有没有去啊?这是一个比喻。还有,这个云彩在空中走,有的人就说这个月亮走。那个月亮本来没有走,那是云彩走,他则看是月走。船在这个江里边来走,行这个船;你这个人看,不是这个船在江里走,看着是那两岸那个岸走。那么那个岸是不是走了呢?岸没有走,是那个船走。所谓去来,这也是佛的化身有去有来;佛的法身是无去无来的。那么现在讲的是佛的法身的境界,你不要认为佛的法身就是化身。

        所以弥勒菩萨有这么几句偈颂,是这样说的,说是,「去来化身佛」,这是化身的佛。「如来常不动」,如来是常不动的。所以,「去来化身佛」,这是化身佛。「如来常不动」。「于是法界处」,「非一亦非异」,在这个法界,也不是一个,也不是多,「非一亦非异」。这是弥勒菩萨,他说如来这个意思。

        那我们现在,你要知道不是佛有来有去,不是如来有来有去,是我们人,在这个见分上──这个八识里边有这个见分──在那个见分上,分别出来这一些个来去。为甚么《金刚经》教你不要想这个佛若坐若卧,若来若去呢?就是教你把这个分别心,没有,不要生出一种分别心。你没有分别心,你的智慧就会现前了,你般若就现出来了。为甚么你的般若就那么小呢?你的智慧就那么少呢?就因为你分别心太多了。所以就把那个智慧就,都没有地方放那个智慧了。你因为分别心太多,整个你八识田里头,放满了这种肮髒东西。这个就好像你那八识田,本来是最洁淨的地方,哎!你放了一些个垃圾。甚么是垃圾?就是那个分别心,就是垃圾。你把分别心收拾乾淨了,你那个智慧就现出来了。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一合理相分第三十浅译

相关栏目:《金刚经》浅释学佛答疑请进入:学佛有问必答网常见问答集锦(还可以免费人工答疑)

——————【欢迎支持我们,按月赞助者,网站留名+功德回向】——————


(微信扫一扫或长按二维码赞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