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佛门网 >> 佛经 >> 心经 >> 《心经》浅释 >> 正文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非台颂解㈠

因为你们的支持,让我们的弘法事业走的更远

   

   

出版 法界佛教大学      

佛经翻译委员会    
      美国法界佛教总会
记录 佛经翻译委员会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非台颂解


一九六九年四月二十日至九月十二日

宣化上人讲于美国加州三藩市佛教讲堂

 

 

壹 总释名题


 

壹 经题

 

讲这一部经分成两科:第一科总释名题,第二科别解文义。在总释名题下又分出两科:第一是经题,第二是人题。

 

经的题目,在佛所说的三藏十二部经中有七种立题。

 

第一:单人立题。什么是单人立题?譬如佛说阿弥陀经。佛是一个人,阿弥陀也是一个人,这叫单人立题。

 

第二:单法立题。什么是单法立题呢?譬如说涅槃经,是以法相作它的题目,这叫单法立题。

 

第三:单喻立题。单一个譬喻来立题。譬如说梵网经,是单单的一个譬喻,譬如什么呢?因为梵网经所说的是戒律。戒律就好比大梵天王的前面有一个网罗幢,这个网罗幢是圆筒形的,挂在大梵天王前面的那个地方作为庄严的表现。在网的周围有许多孔,在每一个网的孔里都镶着一颗宝珠,每个都是最名贵的。宝珠的周围都有窟窿,宝珠互相光光相照,孔孔相通。这个宝珠照着那个宝珠,那个宝珠又照着这个宝珠,来回互相照。你的光照着我的光,我的光照着你的光,这光和那光可不会发生冲突,不会说你的那光不要照我这光,我这光不要照你那个光。

 

这光光相照,孔孔相通,比喻戒律像宝珠的光互相照着。你守这个戒律就有一道光。你守着那个戒律,那个戒律也就有一道光。这个十重四十八轻的戒律,每一条戒律都有戒光放出来,就好像这个网罗幢似的。

 

为什么在网孔里镶上宝珠?这网孔幢好像是菩萨戒,就因为这个戒本来就有一个窟窿,已有一个漏洞在那个地方。你守着戒律就是一颗宝珠,你若犯这个戒,就是一个漏洞。

 

这光光相照孔孔相通又表示什么呢?表示佛教。佛的心、众生的心和菩萨的心是心心相印的。佛是怎么成的?是从戒律修成的。菩萨要从戒律修成佛,众生也要从守戒律才能修成佛。这表示化化无,没有穷尽。这是梵网经,单喻立题。以上三种立题叫单三。

 

第四:人法立题。譬如说文殊问般若经。文殊是人,般若是法,是法的相,所以叫人法立题。

 

第五:人喻立题。譬如如来狮子吼经。如来是人,狮子吼是个比喻。比喻佛说法好像狮子吼似的。狮子一吼,百兽皆惧。

 

第六:法喻立题。譬如本经,般若波罗蜜多是法,心是喻,所以这部经是法喻立题。以上三种立题叫复三。什么叫复呢?复就是重复,也就是两种合到一起,也可以说是重三。

 

第七:人法喻立题。有人、有法,也有喻,又叫具足一。如大方广佛华严经。大方广是个法,佛是个人,华严是个喻。这表示以万行的因花庄严无上的果德。大方广是说法的体,华严表示用。大方广就是说佛是修大方广这种法成佛的。万行的因花就是修六度万行就好像花似的。无上的果德就是成佛的佛果德行。所以说用万行好像花似的这种因来庄严无上的佛果德行。以上所说是七种立题。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妙智方可达彼岸 真心自能契觉源 法喻立名超对待 空诸法相体绝言

 

宗趣原来无所得 力用驱除三障蠲 熟酥判作斯教义 摩诃逆转般若船

 

现在用我所作的偈颂来解释经题。每一段文用八名偈颂来解释。这八句偈颂是讲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这个经的题目是按照五重玄义来解释。

 

第一 释 

 

妙智方可达彼岸。什么是妙智?般若就是妙智。到彼岸就是波罗蜜多。所以你用般若的妙智才可以到达彼岸。

 

  真心自能契觉源。这个真心就是说这个心字,也就是般若。你有这个般若的妙智慧,有这种真心,自然能契合觉源。契觉源就是和佛的本觉相契合,得到本觉的体。契合了就是相合了,合成一片。

 

法喻立名超对待。这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法喻立名,以法和喻来立它的名字。般若波罗蜜多是法,心是喻。般若是什么?般若有文字般若、观照般若、实相般若三种。以文字的般若而生出来观照的般若,由观照的般若才契合本体的实相般若。这实相般若叫究竟的智慧,又叫妙智慧,又叫彻底的智慧。这个智慧是到底了,也可以说是到家的智慧,也可以说是佛的智慧。

 

它还可以说是什么呢?是个真心。这个真心也就是智慧,智慧也就是个真心。般若翻译成真心。这经是心中之心,般若六百卷里边的一个心。但是这部经又是心中之心。般若是心,就是心中之心,心中的心又心,所以叫心经。因为般若本来可以翻译成一个真心,所以大般若经可以叫大真心经。这不是假心,是讲实用的妙理。

 

这一部心经是般若心中的心,虽然它只有二百六十个字,可是在般若经里边它好像一个心,是个主体,所以叫心中的心。现在又加一个心字,心中的心又心,是心中的心,所以叫心经。这是真心里边的真心。所以用一个心字。这个法就是般若波罗蜜多,是到彼岸的法。心是一个喻,以这个经比喻人的心是一身的主体。所以是绝对待,是超对待的。这是一个绝待的法,没有对待法,超过对待而到绝待的境界上。

 

 

第二   

 

空诸法相体绝言。什么是这一部经的体?空诸法相。空诸法相就是诸法空相。空相就是没有相了,空诸法相做经的体。绝言就是没有什么可以说的。这个体就是空诸法相,什么都没有了,你说有什么好说的。体绝言已经是离言说相、离心缘相、离文字相、离一切相、即一切法。

 

 

第三   

 

  宗趣原来无所得。第五句是明宗。这部经以什么为宗旨呢?以无所得作他的宗旨。经上说无智亦无得。宗趣是什么呢?是无所得。

 

现在用世法来讲佛法。好像一个人,这是普通的名称。这个人叫个人,好像这个经叫个经。这个人叫什么名字?或叫张三或李四,这是释名,解释名字。

 

他有个名字了,那么张三是个什么样子?是高的或矮的,是白的胖的或瘦的?他的体是个什么样子呢?体是完全的,或不完全的?有没有眼睛?有没有耳朵?有没有鼻子?这就要研究他的体了,所以这是显体。

 

然后要明宗。明宗是怎样呢?他这个人是很高的,大概可以做苦工。他这个人很有学问,可以做个秘书,他有什么宗旨啊!他这个人以前是做什么的?可以做什么?这是明宗。

 

第四 论 用

 

力用驱除三障蠲。力用就是他有什么用?可以做什么?这个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可以做什么呢?可以破除三障就是它的力用。

 

三障是什么呢?第一报障。第二业障。第三烦恼障。

 

报障有依报、正报两种。什么叫正报?什么叫依报?正报就是正当来受报的,就是我们这个身体。依报是依靠生活而受报,也就是衣、食、住、行等。人的正报,这个身体有好的有坏的,有的相貌生出来就非常英俊,非常圆满。人人见着,人人欢喜,人人爱敬,有可说出乎其类,拔乎其萃的样子。

 

或者这个人真有智慧,那个人真有善根。这又分出两种。有的有智慧而无善根,这是什么呢?这种人多数是妖魔鬼怪来到世上。好像山精在山里头成了妖怪。还有魑、魅、魍、魉,这些鬼神,做鬼神的年头多了,而且那些会吃人的老妖精老妖怪也死了来做人,他就有点聪明,比一般人聪明点。但是他做事一点也不聪明,尽做糊涂事,专门不守规矩,那一种事情对人最有害处,他就要做那种事。所谓扰乱社会的秩序,唯恐天下不乱,这类是有智慧而无善根。有的有善根而无智慧,有善根是因为前世尽做好事,但是不研究经典,所以没有智慧,很愚痴的。

 

谈到正报,有的相貌既圆满而寿命又长,也富贵。有的相貌非常丑陋,寿命又不长,很小的岁数就死了。这都有前因后果。

 

  依报就是衣食住行。这种依报也是前生的因果来的。前生种善因,今生的果报就好;前生种恶因,今生的果报就坏。所以我们做事情,一定要小心谨慎,不要种恶因,将来就不会受恶的果报,这是报障。

 

业障。业是事业的业,功业的业。无论出家人或在家人,一定要做一种事业,做这种事业就会有很多的问题困难发生,发生困难的问题,就会生出烦恼,就会生出种种不愉快的事情,这叫业障。

 

烦恼障。我们所有的人都有一种烦恼。这个烦恼是由什么地方生出来的呢?是由贪心生出来的,由嗔心生出来的,由痴心生出来的。你怎么会生烦恼?因为有贪心,贪不到就生烦恼。你怎么会生烦恼?就因为你有脾气,这个事情不合你的心意,你就生烦恼。你怎么会生烦恼?就因为你愚痴、不明白,所以就生烦恼。

 

为什么你生烦恼?因为你有一种慢心,有一种骄傲心,你看不起人,于是就生出一种烦恼。为什么你有烦恼?又因为有一种疑心,对一切的事情都生出怀疑,因为怀疑所以生出烦恼来。

 

还有为什么会生出烦恼?因为你有邪见。你的这个见解不正当,所以你就有烦恼生出来。如果你有正知正见,有真正的智慧,一切事情你都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由始至终都非常地明瞭,就不会有烦恼。所以烦恼就是由贪、嗔、痴、慢、疑、邪见生出来的。

 

这部心经,就能把这三障破除了,破除报障,破除业障,破除烦恼障。它怎么破除呢?因为他有真正的智慧,有妙智慧,有这种真正如如不动的心,有真心,所以把三障破除了。我们明白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才会有真正的智慧,就能把三障破除了。

 

 

相关栏目:《心经》浅释

【学佛有问必答】

如果您在学佛过程中遇到种种疑惑或者困惑,推荐您加佛有的微信号"foyou188",提供一对一的免费人工咨询服务,专家坐诊、有问必答!南无阿弥陀佛。数千个学佛答疑文章已整理,点击这里打开


十方众生,佛要救你!亿亿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